坠积性肺炎是长期卧床等人群易患的肺部炎症,发病与老年人肺功能等、长期卧床者呼吸运动及术后患者不愿咳痰等有关,有相应症状、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可通过预防措施预防,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支持,不同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坠积性肺炎是一种因长期卧床,致使肺底部长期处于充血、淤血、水肿等状态,进而引发的肺部炎症。常见于老年人、长期卧床的患者以及术后患者等。
二、发病机制
1.老年人因素:老年人的肺组织弹性减退,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和清除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减弱。长期卧床时,肺底部通气相对不足,分泌物容易积聚,从而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
2.长期卧床患者因素:长期卧床使得胸廓活动受限,呼吸运动减弱,肺活量减少,痰液引流不畅。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有效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导致痰液在肺内沉积,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3.术后患者因素:术后患者由于伤口疼痛等原因,往往不愿咳嗽、咳痰,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同时,术后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三、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痰液一般为白色黏痰或黄色脓性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呼吸困难、气促等表现。长期卧床的患者可能发热不明显,仅表现为咳嗽、咳痰增多。
2.体征: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严重时可出现呼吸音减弱等情况。
四、诊断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底部有片状阴影,提示肺部炎症。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有感染存在。
五、预防与治疗
1.预防
对于老年人:应鼓励其适当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深呼吸、有效咳嗽等。病情允许时,尽早坐起或下床活动。同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可轻轻拍背,促进痰液引流。鼓励患者多饮水,稀释痰液。
对于术后患者:术后早期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如吹气球等。帮助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
2.治疗
抗感染治疗: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发热患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对于呼吸困难患者,可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在预防和治疗坠积性肺炎时,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管理。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严格按照上述预防措施进行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一旦发生,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2.儿童:儿童长期卧床相对较少见,但对于因疾病导致长期卧床的儿童,同样要注意定期翻身、拍背,鼓励咳嗽。儿童的呼吸道较为娇嫩,在进行拍背等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预防上要注重儿童的营养摄入,增强抵抗力,促进身体康复。
3.术后患者:不同年龄段的术后患者处理有所不同。儿童术后要特别注意观察其呼吸情况,因为儿童的呼吸系统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老年术后患者,除了上述提到的因素外,还要关注其心血管功能等整体状况,在治疗感染时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严重影响且不适合老年人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