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早期可出现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中期有水肿、高血压;晚期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相关表现,包括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但本质与肾功能受损相关。
一、早期表现
1.蛋白尿
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早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的机制类似,但儿童糖尿病患者若出现蛋白尿需高度警惕肾脏病变,因为儿童糖尿病继发肾病的病理机制与成人有一定共性,均与高血糖导致的肾小球高滤过、糖化终末产物形成等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更易较早出现蛋白尿。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发现肾功能损伤的重要手段。
2.肾小球滤过率变化
早期肾小球滤过率(GFR)可能出现升高。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下,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处于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导致GFR上升。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GFR早期变化,但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对高血糖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个体差异可能存在,不过整体上早期主要是血流动力学因素主导GFR变化。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尤其是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者,需监测GFR变化来评估肾脏功能早期改变。
二、中期表现
1.水肿
患者可出现水肿,多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由于肾功能受损,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功能不全等,会加重水肿症状,因为心功能不全也会影响体液循环。女性糖尿病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可能因激素变化对水钠代谢的影响而使水肿表现略有不同,但本质是肾功能受损导致的水钠潴留。对于出现水肿的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水钠摄入,并密切监测肾功能。
2.高血压
糖尿病肾功能衰竭中期常合并高血压。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肾功能受损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导致血压升高。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程度不同,儿童糖尿病患者若出现高血压,会加速肾脏病变进展,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对血压变化更敏感。男性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需注意血压对肾功能的协同损伤作用,积极控制血压对于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至关重要。
三、晚期表现
1.严重肾功能不全相关表现
贫血:由于肾功能受损,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导致贫血。各年龄段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均可出现贫血,但儿童患者贫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贫血会导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影响儿童的代谢和生长过程。女性患者在贫血时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更明显的症状,因为女性本身相对男性血容量可能略低,贫血症状更易凸显。
代谢性酸中毒: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体内酸性代谢产物潴留,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表现为呼吸深快等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对代谢性酸中毒的耐受和表现略有差异,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器官功能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对其整体状况影响更大,会加重心脑血管等器官的负担。
电解质紊乱:常见高钾血症等。高钾血症可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晚期的患者,无论是哪个年龄、性别,都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因为电解质紊乱可能随时危及生命,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心脏等器官功能较弱,高钾血症更易导致严重心律失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