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检查。体格检查监测生命体征、检查胸部和心脏体征;实验室检查有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凝血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胸部X线、胸部CT(肺动脉CT造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有特异性改变。特殊人群检查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和基础疾病情况。
一、体格检查
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了解基本身体状况。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表现,脉搏可能增快且节律异常,血压方面,早期可能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变化。同时检查患者的胸部体征,如肺部听诊可能闻及干湿性啰音等异常呼吸音,还可检查心脏体征,如心脏听诊可能发现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等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计数等情况,若存在感染等情况,白细胞可能升高。例如,当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增高。
血气分析:能评估患者的氧合状况和酸碱平衡情况。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常出现低氧血症,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PaO)降低;同时可能存在酸碱平衡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等。
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当右心受累导致心肌损伤时,心肌损伤标志物可能升高,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肌受损情况。
2.凝血功能检查:对于考虑存在血栓等病因导致肺栓塞进而引发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凝血功能检查很重要。例如,D-二聚体升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因为D-二聚体升高也可见于其他多种情况,如炎症、创伤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可发现肺部的一些异常征象,如肺纹理减少或消失、肺野透亮度增加等肺动脉高压的表现,还可观察心脏的大小和形态,如右心室增大等情况。例如,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胸部X线可能显示肺动脉段突出等右心负荷加重的表现。
2.胸部CT检查
肺动脉CT造影(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检查方法,能够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等病变,对于明确是否存在肺血管阻塞以及阻塞的部位、范围等有重要价值。通过CTPA可以清晰看到肺动脉内是否有充盈缺损等肺栓塞的典型表现,从而有助于诊断由肺栓塞引起的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3.超声心动图
可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判断右心的情况。能够观察到右心室的大小、室壁运动情况以及肺动脉压力等。例如,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扩大、肺动脉增宽等,还可通过三尖瓣反流速度等方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对于诊断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心电图检查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可能出现一些特异性改变,如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的图形改变(如V1-V3导联ST-T改变等)、SⅠQⅢTⅢ征(即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等,这些心电图改变有助于辅助诊断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但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因为一些其他心脏或肺部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心电图改变。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在进行检查时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如在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检查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其心肺功能的耐受性等情况,确保检查的安全进行。例如,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患者不适;在进行血气分析等有创或无创检查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检查的方式和节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