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需及时隔离就医,隔离后尽快就诊,就医时特殊人群需特别告知情况,就医后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预防要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特殊人群在各环节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及时隔离就医
1.发现症状及时隔离:当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相关症状,如发热(体温可在38℃以上)、咳嗽、流涕、鼻塞、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时,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更需尽早隔离,因为他们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相对更高。例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病毒的耐受和应对能力较弱。
2.尽快就医:隔离后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医时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症状表现等情况,以便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老年人要告知既往基础疾病史等。
二、辅助检查与诊断
1.实验室检查:医生通常会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等。还会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等检查来确定是否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特殊人群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安抚情绪,儿童可能会因检查不适产生抗拒,需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配合安抚;老年人要注意检查时的体位等是否舒适,避免因不适导致检查不顺利。
2.影像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等,可帮助医生了解肺部病变情况。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浸润影等表现。对于特殊人群,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尽量固定好身体,避免因不配合导致图像不清晰影响诊断;老年人要注意检查时是否能耐受检查过程,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三、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儿童,要保证其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水分摄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老年人要注意休息环境的舒适,监测生命体征等。
2.抗病毒治疗:在发病初期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但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禁忌和适用情况,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能缓解症状的情况,避免随意使用可能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老年人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
3.对症支持治疗:如出现发热可进行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如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儿童发热时要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退热方式和药物;老年人在吸氧等支持治疗时要密切观察其呼吸等情况的变化。
四、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接触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加强看护,防止儿童接触不明来源的禽类;老年人要减少前往禽类市场等可能接触禽类的场所。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在接触禽类后、进食前要严格洗手,儿童洗手时家长要监督指导正确的洗手方法;老年人要确保洗手的时间和清洁程度足够。
3.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同年龄段的特殊人群锻炼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等;老年人可选择散步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