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临床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方面区分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通常起病急,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典型,血常规白细胞等常升高,病原学可发现细菌,影像学多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影等;病毒性肺炎起病可急可缓,发热多为低热等,血常规白细胞等多正常或降低,病原学可检测到病毒核酸,影像学多为间质性改变等。
一、临床症状表现
(一)细菌性肺炎
总体特点:通常起病较急,症状相对较典型。
具体表现:常见高热,体温多在39℃左右,可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有寒战,咳嗽咳痰较为明显,痰液可为脓性,如黄色脓痰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气促等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略有差异,儿童细菌性肺炎可能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有精神萎靡、拒食等情况;老年人细菌性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高热表现可能不明显,而以倦怠、食欲减退等为主要表现。
(二)病毒性肺炎
总体特点:起病可急可缓,症状相对多样化。
具体表现:多有发热,但体温一般相对细菌性肺炎稍低,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咳嗽多为干咳,咳痰较少见,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细菌性肺炎可能稍轻,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儿童病毒性肺炎可能在呼吸道症状基础上,更容易出现喘息等表现;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病毒性肺炎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可有核左移现象,C反应蛋白(CRP)通常明显升高,降钙素原(PCT)也可能升高。例如,研究表明细菌性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多>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减少,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PCT多正常。如大部分病毒性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淋巴细胞计数可能低于正常参考值(一般成人淋巴细胞计数参考值为(1.1-3.2)×10/L)。
(二)病原学检查
细菌性肺炎:痰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细菌,痰培养可明确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通过痰培养分离出来。例如,通过痰培养鉴定出肺炎链球菌,可明确为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
病毒性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毒核酸,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的核酸检测阳性可明确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例如,检测到流感病毒RNA阳性,提示为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
三、影像学检查
(一)胸部X线或CT
细菌性肺炎:胸部X线或CT表现多样,常呈现肺叶或肺段的实变影,可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等。如大叶性肺炎在X线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透亮支气管影。不同细菌感染的肺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出现肺气囊、肺脓肿等改变。
病毒性肺炎:胸部X线或CT表现多为间质性改变,如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阴影等,磨玻璃影也较为常见。例如,病毒性肺炎患者CT可能显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实变影,但实变影范围相对细菌性肺炎可能较局限。儿童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可能更具特点,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出现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有小点片状阴影等。
通过综合临床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判断是细菌性肺炎还是病毒性肺炎,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对症状和检查结果的影响,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