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适宜和禁忌的运动锻炼及姿势调整;药物治疗包括缓解症状的非甾体抗炎药和病情严重时用的生物制剂;物理治疗有热敷和按摩;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晚期严重脊柱畸形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治疗方式中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1.运动锻炼
适宜运动:规律进行游泳、瑜伽等运动,游泳能借助水的浮力减轻脊柱负重,同时让脊柱在水中得到较好的伸展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后背疼有改善作用;瑜伽中的一些体式也有助于增强脊柱柔韧性和核心肌群力量。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运动强度,年轻人身体状况较好可适当加大运动强度,老年人则需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对于有病史的患者,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禁忌运动:应避免长时间伏案、剧烈的对抗性运动等,长时间伏案会加重脊柱的弯曲度,可能使后背疼加剧;剧烈对抗性运动易导致脊柱受伤,加重病情。
2.姿势调整
无论站立、坐姿还是卧位都要保持良好姿势。站立时应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坐姿要保持腰部挺直,座椅高度要合适,使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同一水平;卧位时可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避免睡软床导致脊柱变形加重后背疼。不同年龄人群在姿势调整上要注意符合自身身体特点,比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注意正确坐姿和站姿的培养,防止脊柱发育受影响。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这类药物可缓解后背疼痛和僵硬等症状,常见药物如布洛芬等,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发挥抗炎止痛作用。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需谨慎,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存在的胃肠道反应等风险,有胃肠道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观察。
2.生物制剂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后背疼痛。但使用生物制剂前需进行严格的评估,包括患者的感染情况等,不同年龄患者使用生物制剂的注意事项不同,儿童使用生物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可能出现的感染等不良反应。
三、物理治疗
1.热敷
可以用温毛巾或热水袋对后背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后背疼痛。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要注意温度的感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温度不宜过高,老年人感觉神经相对迟钝,要注意避免烫伤。
2.按摩
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后背按摩,能放松背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加重疼痛。不同年龄人群按摩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力度,儿童骨骼肌肉还在发育中,按摩力度要轻柔;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按摩力度也不宜过大。
四、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当强直性脊柱炎导致严重脊柱畸形、脊柱活动严重受限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病情发展到晚期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不同,年轻人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手术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要更加注重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2.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要严格按照康复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脊柱活动度训练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的进度和强度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儿童术后康复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老年人术后康复要关注身体耐受性,防止因康复不当导致再次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