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由直接肺损伤因素和间接肺损伤因素引发,直接肺损伤因素包括胃内容物误吸、肺炎、肺挫伤、吸入有害气体、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间接肺损伤因素包括严重感染、严重创伤、休克、大量输血、体外循环、胰腺炎。
一、直接肺损伤因素
1.胃内容物误吸:严重的创伤、意识障碍等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胃酸等胃内容物进入肺部,会引起化学性炎症,损伤肺组织,进而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例如,大量饮酒后意识不清的患者,容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增加ARDS发生风险。
2.肺炎:肺部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发肺炎时,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会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肺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诱发ARDS。如细菌性肺炎患者,若感染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ARDS。
3.肺挫伤:胸部受到外伤导致肺组织挫伤,局部会出现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影响肺的正常气体交换功能,进而引发ARDS。比如交通事故中胸部受撞击的患者,较易发生肺挫伤并进而发展为ARDS。
4.吸入有害气体:吸入如氯气、光气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可直接损伤呼吸道和肺泡,导致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损伤,使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引发ARDS。例如化工厂泄漏有害气体时,现场人员若吸入相关气体,可能发生ARDS。
5.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可能会产生氧自由基,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引发ARDS。尤其是早产儿等特殊人群,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更易发生氧中毒相关的肺损伤进而导致ARDS。
二、间接肺损伤因素
1.严重感染:全身严重感染时,细菌及其毒素、炎症介质等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起肺外器官的炎症反应,进而波及肺部。例如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可导致肺部炎症反应加剧,引发ARDS。严重感染的患者,如腹腔感染扩散导致脓毒症,发生ARDS的概率明显增加。
2.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多发性骨折等严重创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这些炎症介质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影响肺部,导致ARDS。比如大面积烧伤患者,创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及炎症介质释放,容易诱发ARDS。
3.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如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会导致肺部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同时缺血-再灌注损伤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和炎症介质,损伤肺组织,引发ARDS。例如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休克纠正过程中,可能出现肺部微循环障碍和炎症损伤,进而发展为ARDS。
4.大量输血:大量输血可能引起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同时库存血中的炎症介质等物质可能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ARDS。尤其是短期内大量输血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大出血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发生ARDS的风险较高。
5.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过程可能激活补体系统,产生炎症介质,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引发ARDS。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较易出现肺损伤相关的ARDS表现。
6.胰腺炎:重症胰腺炎时,胰酶及炎症介质等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累及肺部,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引发ARDS。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释放可导致肺部并发症,其中ARDS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