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检查方法包括病史采集,需询问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体格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和泌尿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尿液分析和血液生化检查;特殊检查包括尿流率检查、残余尿量测定、尿动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尿道造影、MRI或CT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从不同方面明确尿失禁的类型和病因。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尿失禁的原因可能不同。例如,老年女性可能因盆底肌松弛等原因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男性在老年时可能因前列腺增生等问题引发尿失禁。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女性)、生育史(女性)、手术史等。比如,女性患者的生育次数较多可能增加盆底肌损伤的风险,从而与尿失禁相关。
生活方式因素:了解患者的液体摄入情况,如每日饮水量、是否有大量饮用咖啡、酒精等习惯,因为这些可能影响排尿情况。还有患者的排便情况,便秘可能会增加腹压,进而诱发尿失禁。另外,患者的运动情况也很重要,缺乏运动可能导致盆底肌力量减弱,增加尿失禁的发生几率。
病史因素:询问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史,如中风、帕金森病等,因为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影响排尿的神经控制;是否有泌尿系统疾病史,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疾病等,这些疾病都可能与尿失禁相关。
体格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测量,以评估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等。检查腹部是否有压痛、包块等,以初步判断腹部器官是否存在异常。
泌尿系统检查:检查外阴、尿道口情况,观察是否有红肿、溃疡、肿物等。触诊膀胱,了解膀胱的充盈程度等。对于女性,还需检查盆底肌的紧张度和力量,可以通过特定的检查手法来评估,如让患者做缩肛动作,感受盆底肌的收缩情况。对于男性,要检查前列腺的大小、质地等,因为前列腺增生等问题可能导致尿失禁。
实验室检查
尿液分析:通过尿常规检查,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异常。如果有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红细胞增多可能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有关;蛋白质增多可能与肾脏疾病等相关,这些情况都可能与尿失禁的病因有关联。
血液生化检查:检测肾功能相关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评估肾脏的功能状况。因为肾脏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从而与尿失禁相关。还可以检测血糖等指标,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时可能会引起尿失禁。
特殊检查
尿流率检查:通过尿流率仪测量患者排尿的流速、尿量等参数。可以了解患者排尿的通畅程度,比如尿流率降低可能提示下尿路梗阻等问题,这与尿失禁的发生可能有关。
残余尿量测定: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等方法测定膀胱内残余尿量。正常情况下残余尿量较少,如果残余尿量增多,可能提示膀胱排尿功能障碍,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情况,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尿失禁。
尿动力学检查:这是评估尿失禁的重要检查方法。包括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尿道压力测定等。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可以了解膀胱的顺应性、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尿道的阻力等情况,有助于明确尿失禁的类型和病因。例如,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腹压增加时,尿道压力低于膀胱压力;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可能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泌尿系统的结构,如肾脏、输尿管、膀胱的形态、大小等。对于发现泌尿系统结石、肿瘤、膀胱憩室等有帮助,这些病变都可能与尿失禁相关。
尿道造影:对于评估尿道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价值,比如可以发现尿道狭窄、尿道瘘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尿失禁。
MRI或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泌尿系统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尿失禁,MRI或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情况,如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等,有助于明确尿失禁的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