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锻炼需围绕维持脊柱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姿势及减轻疼痛的核心目标,遵循“个体化、渐进性、持续性”原则。具体锻炼方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脊柱伸展、胸廓扩张)、肌肉力量训练(如核心肌群、下肢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及姿势矫正训练(如站立、坐姿训练)。特殊人群如青少年、老年、孕妇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注意相应事项。锻炼禁忌包括急性期暂停高强度训练、避免脊柱过度动作,运动后疼痛加重需调整。长期管理建议建立运动日志、定期评估脊柱功能,结合药物治疗,不可替代药物。患者应在专业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科学锻炼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一、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锻炼的核心目标与原则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及骶髂关节。锻炼的核心目标是维持脊柱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姿势及减轻疼痛,需遵循“个体化、渐进性、持续性”原则。不同年龄、性别、病程阶段的患者需制定差异化方案,例如年轻患者可侧重高强度核心训练,老年患者需优先低冲击关节活动。
二、具体锻炼方法分类与科学依据
1.关节活动度训练
脊柱伸展:每日进行猫式伸展(四肢着地,脊柱弓起与下压交替)及仰卧位骨盆旋转(双腿屈曲,左右摆动骨盆),可维持骶髂关节活动度。研究显示,规律脊柱伸展可减少脊柱竹节样变风险(《ArthritisCare&Research》2018)。
胸廓扩张:深呼吸配合扩胸运动,每日3组,每组10次,可预防胸廓活动度下降。
2.肌肉力量训练
核心肌群:平板支撑(从30秒开始,逐渐延长至2分钟)及侧桥训练,每周3次,可增强脊柱稳定性。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核心训练可降低AS患者疼痛评分20%(《Spine》2020)。
下肢力量:深蹲(靠墙辅助)及单腿站立,每日2组,每组15次,改善行走功能。
3.有氧运动
低冲击运动:游泳(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及骑自行车(每日20分钟),可提高心肺功能且减少关节压力。
水中运动:水中步行或关节活动训练,利用浮力减轻脊柱负担,适合病情活动期患者。
4.姿势矫正训练
站立训练:靠墙站立,保持耳垂、肩峰、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一线,每日3次,每次5分钟,纠正脊柱前凸。
坐姿训练: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避免久坐(建议每30分钟起身活动),减少脊柱畸形进展。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青少年患者:需避免过度负重训练(如举重),以防脊柱生长板损伤。建议以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为主。
2.老年患者:需警惕骨质疏松风险,避免高冲击运动(如跳跃),优先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
3.孕妇患者:妊娠期需减少核心训练强度,改为散步及水中运动,避免腹压增加。
4.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前需评估心功能,避免长时间有氧运动,建议分次短时训练(如每次10分钟,每日3次)。
四、锻炼禁忌与风险防范
1.急性期(疼痛评分≥5分)需暂停高强度训练,改为被动关节活动(如家属辅助脊柱旋转)。
2.避免脊柱过度前屈或后伸动作(如仰卧起坐),以防椎体骨折风险。
3.运动后疼痛加重且持续超过2小时,需降低训练强度或咨询医生。
五、长期管理建议
1.建立运动日志,记录每日训练内容、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变化。
2.每3个月评估一次脊柱功能(如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调整训练方案。
3.结合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以运动为辅助手段,不可替代药物。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将锻炼纳入终身管理计划,在专业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特殊人群需严格评估风险,避免盲目跟从通用训练计划。通过科学锻炼,多数患者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