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的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学(支原体抗体、培养、核酸)及胸部影像学(X线、CT)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等可初步反映炎症,CRP辅助判断炎症程度,支原体抗体检测中IgM早期诊断,IgG需动态看滴度,培养受限,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CT更清晰,核酸检测早期快速诊断。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支原体肺炎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无明显异常。通过白细胞计数能初步了解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无明显异常,结合临床症状等可辅助判断是否为支原体感染相关的肺炎。不同年龄段人群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的白细胞计数相对成人会偏高一些,比如新生儿白细胞计数(15-20)×10/L,婴儿(11-12)×10/L,儿童(5-12)×10/L等,医生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参考值来综合判断。
2.淋巴细胞比例:部分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可能会有轻度变化,不过这不是支原体肺炎特异性的指标,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二、C反应蛋白(CRP)检查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支原体肺炎患者CRP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其升高程度一般不如细菌感染时明显。通过检测CRP可以辅助判断炎症的程度,若CRP明显升高,需考虑合并细菌感染等其他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CRP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CRP正常范围一般小于10mg/L,成人一般小于8mg/L等,医生会依据具体年龄阶段的参考值来评估。
三、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抗体检测
1.IgM抗体检测:支原体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3-4周达高峰,然后逐渐降低,是早期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若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支原体感染。不同实验室的检测试剂盒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值范围,一般大于参考值上限可考虑阳性。对于儿童来说,检测支原体IgM抗体有助于早期明确是否为支原体肺炎,因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早期准确检测很关键。
2.IgG抗体检测:IgG抗体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单份血清IgG抗体阳性不能区分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需要动态观察抗体滴度变化,若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提示近期感染。
四、病原体培养
支原体培养需要特殊的培养基,培养周期较长,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通过病原体培养可以直接明确是否有支原体存在,但由于培养条件要求较高、耗时较长,临床应用相对受限。不过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或者需要精确诊断的情况可能会采用。
五、胸部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等情况,但对于一些早期轻微病变可能显示不够敏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胸部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婴幼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常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等。
2.CT检查:对于X线表现不典型或者需要更清晰了解肺部病变细节的情况,可进行CT检查。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如肺部磨玻璃影、实变影等,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尤其对于一些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CT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来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例如,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CT可能会显示双肺广泛的病变,有大片实变影等表现。
六、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支原体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可以早期快速诊断支原体感染。通过采集患者的痰液、咽拭子等标本进行检测,能够在感染早期就检测到支原体的核酸,对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不过核酸检测也需要注意标本采集、运输、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因素,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