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早期有微量白蛋白尿,进展期有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有微动脉瘤等眼底改变,增殖期有新生血管等严重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自主神经病变影响多系统;糖尿病足早期有足部皮肤干燥等改变,进展期有溃疡、感染等,各并发症在不同方面有相应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糖尿病肾病
1.早期表现: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此时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发现尿中白蛋白排泄量轻度增加。在年龄方面,任何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有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病程较长的患者相对更易出现。对于生活方式,高盐饮食等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促进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意义:早期发现微量白蛋白尿有助于及时干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2.进展期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超过一定数值(如>0.5g/24h),患者可出现水肿,多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还可能伴有高血压,血压水平可升高,且较难控制。肾功能逐渐减退,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在病史方面,长期高血糖未良好控制的患者更易进入进展期。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非增殖期表现:
可能出现微动脉瘤、出血斑、硬性渗出等眼底改变。患者一般可能没有明显的视力下降等症状,或者仅在视力轻度下降时才被察觉。年龄方面,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着患病年限增加,发病风险升高。生活方式中,吸烟等不良习惯可能会加重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意义:早期发现非增殖期的眼底改变可以采取措施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2.增殖期表现:
会出现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病变。此时患者视力明显下降,可出现眼前黑影飘动、视力突然下降等症状。对于病史,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进入增殖期,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周围神经病变:
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烧灼感等感觉异常,呈对称性,多见于下肢。患者可能会在夜间症状加重,影响睡眠。年龄上,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发病风险增加。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影响神经的血液供应,加重周围神经病变。
意义:及时发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有助于早期干预,缓解患者不适。
特殊人群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神经功能衰退等因素,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应更加密切监测手足感觉等情况。
2.自主神经病变:
可影响心血管系统,出现静息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影响消化系统,出现胃排空延迟、便秘或腹泻等;影响泌尿系统,出现尿失禁、尿潴留等。在年龄方面,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发生自主神经病变,老年患者相对更突出。生活方式上,不规律的饮食等可能会加重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的症状。
四、糖尿病足
1.早期表现:
足部皮肤干燥、发凉,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患者可能仅感觉足部不适,如轻微的麻木等。年龄上,病程较长、年龄较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早期足部改变。生活方式中,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等可能会损伤足部皮肤,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意义:早期发现足部的这些改变可以采取措施保护足部,预防糖尿病足的进一步发展。
2.进展期表现:
出现足部溃疡、感染,严重时可累及深部组织,如骨髓等。患者足部溃疡不易愈合,可能伴有红肿、疼痛、恶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和生活质量。对于病史,长期高血糖未良好控制、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患者更易发展到糖尿病足的进展期。特殊人群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相对更差,发生糖尿病足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应更加注意足部的护理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