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MRI表现包括解剖结构观察相关表现,如前列腺大小与形态改变、包膜连续性中断等;肿瘤内部及周围组织侵犯相关表现,如肿瘤内部T2WI低信号、精囊及周围血管神经束受侵等;淋巴结转移相关表现,如盆腔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相关表现,如骨转移时骨髓信号异常、骨质破坏等,这些表现对前列腺癌的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等至关重要。
一、解剖结构观察相关表现
前列腺大小与形态:正常前列腺在MRI上有其相对固定的大小和形态,前列腺癌患者可能出现前列腺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如局部出现结节状隆起等改变。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增殖导致前列腺组织异常增生,破坏了正常前列腺的解剖结构。例如,通过轴位MRI扫描可以清晰观察前列腺的大小和形态变化,对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局部占位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可能影响前列腺的基础大小,一般来说,老年男性前列腺体积可能相对偏大,但前列腺癌导致的体积增大往往有其异常的生长模式。
前列腺包膜情况:正常前列腺包膜在MRI上表现为连续、光滑的低信号影。当发生前列腺癌时,肿瘤细胞可侵犯包膜,导致包膜连续性中断,局部包膜向外突出。这是前列腺癌向包膜外侵犯的重要影像学表现。对于有前列腺癌风险的人群,如老年男性,定期进行前列腺MRI检查观察包膜情况很重要,因为包膜受侵提示肿瘤可能已处于进展阶段,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
二、肿瘤内部及周围组织侵犯相关表现
肿瘤内部信号特点:前列腺癌在T2加权像(T2WI)上多表现为低信号影,这是因为肿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间隙小,与正常前列腺组织(主要由腺体组织构成,在T2WI上呈较高信号)形成信号差异。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肿瘤内部有坏死、囊变等改变时,信号会不均匀。通过T2WI可以初步判断前列腺内是否存在异常低信号的病灶,从而提示前列腺癌的可能。不同年龄的患者,前列腺组织本身的信号特点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前列腺癌在T2WI上的低信号特征较为典型。
周围组织侵犯
精囊侵犯:精囊在MRI上表现为位于前列腺上方的软组织影。前列腺癌可侵犯精囊,表现为精囊增大、信号异常(T2WI上精囊内出现低信号灶等),精囊壁增厚、不光滑等。通过冠状位或矢状位MRI扫描可以较好地观察前列腺与精囊的关系,判断精囊是否受侵。对于男性患者,精囊受侵是前列腺癌分期的重要指标,会影响治疗决策,如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可能需要综合治疗等。
周围血管神经束侵犯:前列腺周围血管神经束在MRI上也有相应的解剖表现,前列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神经束时,可导致血管神经束区域的信号改变、结构异常等。这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等情况,例如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在评估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血管神经束受侵的情况。
三、淋巴结转移相关表现
盆腔淋巴结:前列腺癌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在MRI上表现为盆腔内淋巴结肿大,正常淋巴结一般较小,当淋巴结短径大于一定值(如>8mm)时,需考虑转移可能。肿大的淋巴结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信号不均匀,有时可见坏死、囊变等改变。通过MRI检查可以较为敏感地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前列腺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选择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基础状态不同,但前列腺癌转移导致的淋巴结改变有其相对特异的影像学表现。
四、远处转移相关表现(如骨转移)
骨转移:前列腺癌常见骨转移,好发于骨盆、腰椎等部位。在MRI上,骨转移病灶早期可表现为骨髓信号异常,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骨质破坏、骨皮质中断等表现。通过全身MRI扫描或局部骨MRI检查可以发现前列腺癌的骨转移情况,这对于评估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对骨转移病灶的早期判断,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