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肺炎临床表现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型,有相应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有胸X线和CT不同时期表现;支气管肺泡灌洗可见细胞分类及亚群情况;过敏原检测有皮肤点刺和体外检测等方式,各有特点及作用。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急性型:多在接触过敏原后4-8小时出现症状,如发热、寒战、咳嗽、呼吸困难、乏力、肌肉酸痛等。例如,农民接触发霉的干草后,短时间内可能出现上述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除了发热、咳嗽外,还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
亚急性型:起病相对较缓,有咳嗽、气短、体重减轻、乏力等表现,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有过敏原环境中的人群更容易发展为亚急性型,如长期在有霉变地毯环境中生活的人群。
慢性型: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消瘦等,可发展为肺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长期职业性接触过敏原史的人群,如长期接触实验室过敏原的科研人员,更易出现慢性型过敏性肺炎。
2.体征表现
急性型患者可闻及吸气末的细湿啰音,部分患者可有发绀。儿童患者由于胸廓和肺部发育尚未成熟,体征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仍可能存在呼吸音改变等情况。
亚急性和慢性型患者可能有杵状指(趾),肺部可闻及Velcro啰音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血常规: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儿童患者在感染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白细胞变化,但过敏性肺炎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血清学检查:血清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如针对常见过敏原的IgG抗体等。通过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可以辅助诊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敏感。例如,对鸟类抗原过敏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鸟类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
2.免疫学检查
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尤其是IgG。细胞免疫方面,可能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但这些改变并非特异性诊断指标。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急性期:可见双肺弥漫性斑片状、云雾状浸润影,可呈游走性,即病灶可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出现变化。儿童患者由于胸部X线的分辨率相对成人有一定差异,但也可观察到类似的云雾状阴影。
亚急性和慢性期:可见肺间质纤维化、网格状影、结节状影等,晚期可出现肺容积缩小等表现。长期接触过敏原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胸部X线会逐渐出现这些纤维化相关的改变。
2.胸部CT检查
相较于X线,CT检查更能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细节。急性期可见磨玻璃影、小叶中心结节等;亚急性和慢性期可见网格影、蜂窝肺等肺间质纤维化表现。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过敏性肺炎患者,胸部CT能更早发现病变,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胸部X线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CT检查能更准确地评估肺部病变情况。
四、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
1.细胞分类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通常可超过25%。在过敏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中,淋巴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过程,所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儿童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时,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2.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可发现T淋巴细胞增多,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过敏性肺炎的免疫发病机制,但对于诊断来说,需要结合临床等多方面因素。
五、过敏原检测
1.皮肤点刺试验
通过将常见过敏原刺入皮肤,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患者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但皮肤点刺试验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时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引起过度的皮肤反应。
2.体外过敏原检测
如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能更准确地检测患者对某种过敏原的免疫反应情况。通过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可以辅助确定过敏原,对于制定治疗和预防方案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