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可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标准等方面诊断,临床表现有腰背部疼痛、外周关节症状、脊柱病变等;实验室检查中HLA-B27检测有重要提示作用,炎症指标血沉、CRP可反映活动度;影像学检查里骶髂关节X线、CT、MRI各有特点;诊断常用修订的纽约标准,综合多方面可判断是否患病。
一、临床表现方面
1.症状表现
腰背部疼痛:多数患者早期表现为下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不适,疼痛特点常为隐匿性、间歇性,可伴有晨僵,一般休息后加重,活动后缓解。青少年起病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背部疼痛等症状可能更明显,且夜间痛、休息痛较为常见。不同性别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女性患者病情相对较轻、进展较缓慢的情况相对多见。有家族史的人群患强直性脊柱炎的风险较高,若有相关病史,出现腰背部不适等症状时需高度警惕。
外周关节症状: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外周关节受累,以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多见,呈非对称性、反复发作与缓解的特点。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外周关节受累相对更常见,且常以下肢大关节受累为主。
脊柱病变: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脊柱活动受限,腰椎前屈、后伸、侧弯等活动度降低,胸椎活动度减小,严重时颈椎活动也受限。老年人患强直性脊柱炎时,脊柱病变可能相对隐匿,但也会逐渐出现脊柱活动受限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1.HLA-B27检测
意义:HLA-B27阳性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阳性率可高达90%左右,但HLA-B27阳性不一定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因为正常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的HLA-B27阳性者。例如,在一些健康人群普查中,HLA-B27阳性率约为4%-8%,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阳性率明显高于此。
2.炎症指标检测
血沉(ESR):多数患者活动期血沉加快,血沉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血沉数值越高往往提示炎症反应越活跃。
C反应蛋白(CRP):活动期患者CRP通常升高,其水平变化与疾病的活动度密切相关,也是评估病情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1.骶髂关节X线检查
早期表现:早期骶髂关节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骶髂关节面模糊、轻微骨质疏松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骶髂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等改变。对于有腰背部疼痛等疑似强直性脊柱炎表现的患者,早期骶髂关节X线检查有助于初步筛查。
2.骶髂关节CT检查
优势:CT检查对骶髂关节病变的分辨率比X线高,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细微病变,如早期的软骨下骨缘模糊、小囊变等,对于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价值更大。尤其适用于X线检查难以明确诊断,但又高度怀疑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
3.骶髂关节MRI检查
早期诊断价值:MRI检查在发现骶髂关节炎症方面最为敏感,能更早检测到骶髂关节的骨髓水肿、滑膜炎症等早期病变,对于早期不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疾病早期,MRI可发现骶髂关节区的异常信号,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四、诊断标准方面
目前常用的是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
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后改善,休息无改善。
腰椎活动受限:在冠状面和矢状面方向腰椎活动受限。
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正常人:正常人胸廓活动度在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之差男性≥2.5cm,女性≥2.0cm,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廓活动度减小。
2.放射学标准
骶髂关节炎分级:双侧骶髂关节炎≥Ⅱ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Ⅱ级为轻度骶髂关节炎,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Ⅲ级为明显骶髂关节炎,存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等一项或多项改变;Ⅳ级为骶髂关节完全强直。
医生会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诊断标准来判断是否为强直性脊柱炎。如果出现腰背部等相关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