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可根据病因及病理生理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病变在脊髓中枢以上,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容量小、顺应性低,表现尿频尿急等)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病变在脊髓圆锥等,逼尿肌无反射,膀胱容量大、顺应性高,表现排尿困难等);还可根据膀胱功能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尿道括约肌协调正常(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逼尿肌无反射合并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排尿困难、尿潴留等)、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症状复杂)、逼尿肌无反射合并尿道括约肌协调正常(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一、根据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分类
(一)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1.病变部位及机制:病变位于脊髓中枢以上,如大脑皮质、皮质脊髓束等。其机制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而尿道括约肌功能相对正常。常见于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例如,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大脑对脊髓排尿中枢的调控失常,可能出现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
2.临床特点:患者通常有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容量减小,膀胱顺应性降低,尿流动力学检查可发现膀胱内压升高,膀胱收缩压增高,而尿道阻力正常。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每次排尿量较少。
(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1.病变部位及机制:病变位于脊髓圆锥、马尾或周围神经,导致膀胱逼尿肌失去神经支配,出现逼尿肌无反射或收缩无力,而尿道括约肌可能也受到影响。常见于脊髓损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盆腔手术损伤等。比如,脊髓损伤患者,若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受损,会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导致逼尿肌功能障碍。
2.临床特点:患者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膀胱容量增大,膀胱顺应性增高,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膀胱内压降低,膀胱收缩压降低,尿道阻力可能降低。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随后可能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二、根据膀胱功能分类
(一)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尿道括约肌协调正常
1.机制:逼尿肌反射亢进,而尿道外括约肌和尿道平滑肌能够正常松弛以配合排尿。这是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脊髓中枢以上的病变使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解除,逼尿肌反射性收缩增强,但尿道括约肌能协调放松。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排尿次数频繁,每次尿量不多,患者可能因尿急难以控制而出现尿失禁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常见于脑血管意外后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
(二)逼尿肌无反射合并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
1.机制:逼尿肌无收缩功能,而尿道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导致排尿时尿道阻力增加。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累及尿道括约肌神经支配的情况,如脊髓损伤合并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
2.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需要增加腹压才能排尿,或者出现残余尿量增多,长期尿潴留可能导致膀胱结石、肾盂积水等并发症,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在脊髓损伤患者中较为常见。
(三)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
1.机制: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同时,尿道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两者不协调。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同时,尿道括约肌的神经调控也出现异常。
2.临床表现:患者既有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又存在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多等情况,症状相对复杂,治疗也较为困难,可见于某些复杂的神经系统病变患者。
(四)逼尿肌无反射合并尿道括约肌协调正常
1.机制:逼尿肌无收缩功能,而尿道括约肌能够正常松弛,尿液能够顺利通过尿道排出。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可能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仅累及逼尿肌神经支配,而尿道括约肌神经支配正常。
2.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需要借助外力或器械辅助排尿,残余尿量较多,长期尿潴留同样可能引发膀胱及肾脏的并发症,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局限于逼尿肌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