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困难指排尿不畅等,尿潴留分急慢性,常见机械性(尿道、膀胱颈部病变)和动力性(神经源性、药物因素)梗阻原因,临床表现有排尿困难及急慢性尿潴留表现,诊断靠病史、体格及辅助检查,治疗急性尿潴留用导尿等,慢性尿潴留依病因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需针对性处理。
一、定义与分类
排尿困难是指排尿不畅、费力、困难,尿潴留是指尿液大量滞留于膀胱内不能自主排出,可分为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
二、常见原因
机械性梗阻
尿道病变:男性尿道结石、狭窄等,女性尿道肉阜、处女膜伞等可阻碍尿液排出。例如男性尿道结石多因尿道狭窄、感染等因素导致尿液中晶体沉积形成,会堵塞尿道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女性尿道肉阜是尿道外口的良性息肉样组织,较大时可阻塞尿道。
膀胱颈部梗阻:前列腺增生是引起男性老年人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导致尿道梗阻,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尿潴留;膀胱结石、肿瘤等也可阻塞膀胱颈部,影响尿液排出。
动力性梗阻
神经源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脊髓肿瘤等,外周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可影响排尿相关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痉挛,引起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损害神经,影响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功能,从而出现排尿问题;脊髓损伤患者常因脊髓传导通路受损,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导致排尿困难;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也可能对排尿产生影响。
三、临床表现
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起始缓慢、尿线变细、射程变短、尿流无力、终末滴沥等。例如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时往往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尿出,尿线较细,射程不远。
尿潴留:急性尿潴留时患者膀胱迅速充盈,下腹部胀痛难忍,不能自主排尿;慢性尿潴留时患者可有排尿不尽感,下腹部可触及胀大的膀胱。
四、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如前列腺疾病史、神经系统疾病史等)、用药史等。例如男性老年患者有前列腺增生病史,出现排尿困难应首先考虑前列腺增生相关原因。
体格检查:检查下腹部是否膨隆,触及膀胱情况;直肠指诊对于男性患者可了解前列腺大小、质地等情况,如前列腺增生患者直肠指诊可触及增大的前列腺。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膀胱内尿液情况、前列腺大小、有无结石等,是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等指标,辅助诊断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导致的排尿问题。
尿流动力学检查:能客观评估排尿功能,如测定膀胱压力、尿流率等,对于诊断动力性梗阻等有重要价值。例如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及尿道阻力情况。
五、治疗原则
急性尿潴留:需立即解除梗阻,恢复排尿。可采用导尿术,是解除急性尿潴留最简便的方法;对于不能插入导尿管的患者,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引流尿液。
慢性尿潴留: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慢性尿潴留,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等)、手术治疗等;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尿潴留,需针对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同时可通过间歇性清洁导尿等方法帮助排尿。
六、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男性: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是导致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常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增加,应定期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如直肠指诊、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女性:女性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需注意尿道病变等情况,如尿道肉阜等,同时要考虑是否有神经系统病变等影响,在诊断和治疗时需全面评估。
儿童:儿童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相对较少见,需考虑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原因,如先天性后尿道瓣膜等,诊断时要注意与成人病因的差异,治疗上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手术等安全的干预措施。
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者:这类患者本身存在神经病变基础,更容易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应密切关注排尿情况,定期评估膀胱功能,在治疗其他疾病时要注意药物对排尿功能的影响,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