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失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先天性的尿道上裂;创伤因素如骨盆骨折、尿道损伤;手术因素如前列腺癌根治术、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神经系统疾病因素如脑卒中、脊髓损伤;年龄相关因素如老年男性盆底肌肉松弛、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及合并前列腺增生;还有前列腺增生本身因压迫尿道导致膀胱逼尿肌受损进而引发尿失禁。
一、先天性因素
(一)尿道上裂
男性尿道上裂是一种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胚胎发育过程中尿道沟闭合不全导致尿道背侧裂开,这种解剖结构异常可引起尿失禁。男性尿道上裂患者由于尿道外口位置异常,尿道括约肌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使得尿液不能正常控制而出现尿失禁情况,在儿童时期即可被发现相关症状。
二、创伤因素
(一)骨盆骨折
当男性发生严重骨盆骨折时,骨折断端可能会损伤支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以及尿道本身。例如,骨折移位可能直接撕裂尿道,或者骨折造成的局部血肿、炎症等刺激影响到尿道括约肌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尿失禁。这种情况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造成的严重骨盆创伤患者中。
(二)尿道损伤
尿道器械检查操作不当或者骑跨伤等都可能引起尿道损伤。骑跨伤时,会阴部骑跨在硬物上,尿道球部被挤压于硬物与耻骨联合之间,导致尿道球部损伤;而尿道器械检查如导尿等,如果操作不规范也可能损伤尿道黏膜甚至全层。尿道损伤后,尿道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或者损伤修复过程中形成瘢痕,影响尿道的正常控尿功能,进而引发尿失禁。
三、手术因素
(一)前列腺手术
1.前列腺癌根治术:在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时,为了彻底切除肿瘤,往往需要切除前列腺周围的组织,包括尿道外括约肌等结构,这就可能导致术后尿失禁。据相关研究,部分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情况,尤其是在术后早期发生率相对较高,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所改善,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长期存在尿失禁问题。
2.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手术过程中如果损伤了尿道括约肌或者前列腺周围的控尿相关结构,也可能引起尿失禁。不过相比前列腺癌根治术,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导致尿失禁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也存在因手术操作不当等因素引发尿失禁的可能。
四、神经系统疾病因素
(一)脑卒中
男性发生脑卒中后,由于脑部神经受损,可能影响到控制排尿的神经传导通路。例如,脑卒中导致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的调控失常,使得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不能正常协调,从而出现尿失禁。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中尿失禁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急性期过后仍有部分患者遗留尿失禁问题,且不同部位的脑卒中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有所不同,如额叶、顶叶等部位的病变相对更容易影响到排尿控制。
(二)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发生在颈部、胸部或腰部等不同节段,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传导受到影响,会导致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神经支配失调。例如,脊髓损伤后,低级排尿中枢与高级中枢的联系被阻断,使得膀胱失去大脑的正常调控,出现逼尿肌无反射或反射亢进等情况,进而引起尿失禁。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损伤平面的不同,尿失禁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高位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完全性尿失禁,而低位脊髓损伤可能表现为不完全性尿失禁等不同情况。
五、年龄相关因素
(一)老年男性
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盆底肌肉会出现松弛现象,这是因为老年男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盆底肌肉的支撑力量减弱。同时,尿道括约肌等控尿相关的肌肉组织也会发生退行性变,功能下降。另外,老年男性可能合并有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前列腺增生会进一步加重排尿困难和尿失禁的风险。例如,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时,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排尿阻力增加,长期排尿不畅又会影响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功能,最终导致尿失禁发生概率增加。
六、其他因素
(一)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会压迫尿道,使得尿道狭窄,排尿阻力增加。为了克服排尿阻力,膀胱需要加强收缩力量,长期如此会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当膀胱逼尿肌失代偿时,就不能有效控制排尿,从而出现尿失禁,表现为急迫性尿失禁或充盈性尿失禁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