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存在多方面危害,药物相关方面有过敏反应风险(个体过敏史、生活方式等影响)和静脉炎风险(年龄、病史、生活方式等影响);输液操作相关有感染风险(环境、人群自身状况等影响)和液体过载风险(年龄、病史、生活方式等影响);个体差异方面,儿童器官功能未完善、对输液耐受性低,老年器官功能衰退、受基础疾病影响大。
一、药物相关危害
(一)过敏反应风险
1.发生情况:输液所用药物可能引发过敏,支原体肺炎输液常用大环内酯类等药物,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存在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老年人因机体功能衰退,发生过敏的几率相对更高。例如,有研究表明部分儿童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输液时,约有一定比例可能出现过敏相关表现,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2.影响因素:个体的过敏史是重要影响因素,有药物过敏史的人群在输液时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显著增加。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过敏环境或有过敏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对药物过敏的易感性也会升高。
(二)静脉炎风险
1.发生情况:输液过程中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可能导致静脉炎,表现为输液部位的红、肿、热、痛等。对于儿童,由于血管较细,输液时更易因药物刺激引发静脉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也相对容易出现静脉炎情况。一般来说,长时间输液、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不当等都可能增加静脉炎发生风险。
2.影响因素:年龄是重要因素,儿童和老年人血管特点不同使得静脉炎发生风险有差异。病史方面,有静脉炎病史的人群再次输液时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更大。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的人群血管状态不佳,输液时静脉炎发生风险也会升高。
二、输液操作相关危害
(一)感染风险
1.发生情况:输液操作过程中若无菌操作不严格,可能导致病原体侵入引发感染。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在输液时都存在感染风险,但儿童因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风险相对更高。例如,在不规范的输液环境中,细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输液器具或穿刺部位侵入人体,引起局部感染甚至全身感染。
2.影响因素:环境因素是关键,不洁净的输液环境会大大增加感染几率。对于儿童,在医疗机构中若输液环境消毒不彻底,更容易受到感染威胁;老年人若自身伴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在输液操作不规范时,感染的后果可能更严重。病史方面,有免疫缺陷相关病史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二)液体过载风险
1.发生情况: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量过大可能导致液体过载,引起心力衰竭等问题。儿童心脏功能相对较弱,输液时液体过载风险更高;老年人心脏功能衰退,也较易出现液体过载相关危害。比如,短时间内大量输液可能使儿童心脏负荷过重,引发呼吸急促、水肿等液体过载表现;老年人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心力衰竭症状。
2.影响因素: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的心脏代偿功能不同。病史方面,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患者,输液时液体过载风险显著增加。生活方式中,长期高盐饮食导致水钠潴留的人群,输液时液体过载风险也会升高。
三、个体差异相关危害
(一)儿童群体
1.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儿童的肝、肾等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输液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药物在体内蓄积的风险更高。例如,儿童使用某些抗生素输液时,由于肾功能不成熟,药物排泄减慢,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2.对输液的耐受性低:儿童的血管较细、循环系统调节能力差,相比成年人更难耐受输液过程中的各种刺激,如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输液速度变化等带来的影响,更容易出现如静脉炎、液体过载等问题。
(二)老年群体
1.器官功能衰退: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输液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可能延长,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例如,老年人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输液时,药物代谢缓慢,更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2.基础疾病影响: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输液可能对这些基础疾病产生影响,诱发病情波动。比如,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进一步升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加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