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早期有腰背部症状(疼痛隐匿间歇性、久坐久站夜间加重、活动后缓解,晨僵晨起或静止后明显、活动后缓解且随病情进展持续时间可能延长)、外周关节症状(下肢大关节受累如髋关节疼痛放射、膝关节隐痛肿胀卡顿,外周关节肿胀伴皮肤温度略升)及其他系统症状(眼部葡萄膜炎表现为眼红痛畏光视力降且与病情活动相关,全身乏力难通过休息缓解)。
疼痛:多数脊柱炎患者早期会出现腰背部疼痛,疼痛特点常为隐匿性、间歇性,一般在久坐、久站或夜间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可有所缓解。例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常表现为下腰部疼痛,疼痛可牵涉至臀部,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在夜间痛醒,需要翻身活动后才能再次入睡。这种疼痛与机械性劳损引起的疼痛不同,机械性劳损通常在活动时疼痛明显,休息后很快缓解,而脊柱炎早期的腰背部疼痛具有自身的特点。从年龄方面来看,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脊柱炎的概率不同,但早期腰背部疼痛是共同的表现之一;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此类疼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致病因素,有规律运动的人群也可能患病;病史方面,如果有家族遗传史,那么患脊柱炎的风险相对较高,早期腰背部疼痛出现的可能性也更大。
僵硬:早晨起床或长时间静止不动后,腰背部会出现明显的僵硬感,活动后僵硬感逐渐缓解,这种现象被称为晨僵。晨僵持续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上,随着病情进展,晨僵持续时间可能会延长。比如,患者早晨醒来时会感觉腰背部发紧,像被束缚一样,活动腰部需要花费比平时更多的时间才能缓解僵硬状态。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晨僵表现相对不典型,但也会有活动后僵硬改善的情况;女性在生理期前后可能晨僵症状会略有加重,这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生活方式中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可能会使晨僵症状更明显;有脊柱炎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出现晨僵,需要高度警惕病情发展。
外周关节症状
下肢大关节受累:髋关节、膝关节等下肢大关节较为常见。以髋关节受累为例,早期可能出现髋关节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区,患者行走时可能会感到髋关节疼痛不适,上下楼梯时症状更为明显。膝关节受累时,早期可能表现为膝关节的隐痛、肿胀,活动时膝关节有卡顿感。从年龄角度,儿童时期发生脊柱炎累及外周关节时,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出现膝关节的肿胀等表现;女性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和关节负担增加,外周关节受累的症状可能会加重;生活方式中运动强度过大或运动损伤后恢复不佳的人群,外周关节受累的风险可能增加;有脊柱炎病史的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外周关节受累的概率会升高。
外周关节肿胀:受累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皮肤温度可能略有升高。肿胀的关节外观上可见体积增大,按压时有饱满感。例如膝关节受累时,肿胀会使膝关节周围的皮肤绷紧,触摸有明显的肿胀感。年龄较小的患者外周关节肿胀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儿童对疼痛和不适的表达可能不精确;男性在从事重体力劳动后,外周关节肿胀可能与劳损混淆,但脊柱炎引起的肿胀有其自身特点;生活方式中经常进行高强度体育活动的人群,外周关节肿胀需要鉴别是劳损还是脊柱炎早期表现;有家族遗传背景的人群出现外周关节肿胀,要考虑脊柱炎的可能性。
其他系统症状
眼部症状:部分脊柱炎患者早期会出现眼部症状,如葡萄膜炎,表现为眼睛发红、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葡萄膜炎的发生与脊柱炎的病情活动相关,当脊柱炎病情处于活动期时,眼部受累的概率增加。年龄较小的患者发生眼部症状时,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的眼部表现;女性在孕期或产后,由于身体免疫状态的变化,眼部受累的风险可能改变;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紧张、压力大状态的人群,眼部症状可能更易出现;有脊柱炎病史且病情控制不稳定的患者,眼部受累的可能性较高。
乏力: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状态不佳,这种乏力感不同于普通的疲劳,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完全缓解。乏力可能与炎症反应导致的身体代谢改变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乏力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女性在生理期前后乏力可能会加重;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的人群乏力感更明显;有脊柱炎家族史且出现乏力症状的人群,需要进一步排查脊柱炎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