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其常见原因有摄入不足(如婴幼儿喂养不当、长期禁食少食等)、丢失过多(如胃肠道丢失、肾脏丢失等)、钾分布异常(如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大量输葡萄糖加胰岛素等);临床表现有神经肌肉系统(儿童表现为肌肉无力等,成人表现为四肢软弱等)、心血管系统(心电图改变、影响心脏功能等)、消化系统(出现恶心呕吐等);诊断靠血清钾测定结合临床症状病史;治疗用补钾药物但儿童需谨慎;预防要合理饮食、积极治相关病、谨慎用药。
一、低钾血症的定义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钾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对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心肌的正常功能等有着关键作用。
二、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
1.摄入不足
年龄因素:婴幼儿若喂养不当,比如长期进食含钾量低的食物,且辅食添加不合理,就容易出现摄入不足。儿童及成人长期禁食、少食,或者偏食严重,也会导致钾摄入不够。例如一些患有神经性厌食的青少年,往往存在钾摄入不足的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素食且没有合理补充含钾丰富食物的人群,钾摄入易不足。
2.丢失过多
胃肠道丢失: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肠瘘等,会使钾从胃肠道大量丢失。儿童腹泻时,若未及时补充钾,很容易引发低钾血症。
肾脏丢失:某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一些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会导致肾脏排钾增多。长期应用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也会使钾经肾脏丢失增加。
3.钾分布异常
年龄与疾病影响: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钾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导致血清钾降低。此外,大量输入葡萄糖溶液,尤其是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可使钾转移至细胞内;碱中毒时,细胞外液氢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内氢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同时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也会引起血钾降低。
三、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1.神经肌肉系统
儿童表现:婴幼儿低钾时,常见肌肉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弛缓性瘫痪,呼吸肌受累时可导致呼吸困难。小婴儿还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哭声低下、肌张力减低等。
成人表现:一般表现为四肢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严重时可出现软瘫,影响呼吸肌时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心血管系统
心电图改变: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增宽、倒置,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出现U波等。严重低钾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等。儿童低钾时心血管系统表现可能相对隐匿,但也需密切关注心电图变化。
心脏功能影响:长期低钾可导致心肌损伤、心肌坏死等,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加心力衰竭等风险。
3.消化系统
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儿童若发生低钾性麻痹性肠梗阻,会表现为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等。
四、低钾血症的诊断
1.血清钾测定: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即可诊断为低钾血症。但需注意,血清钾浓度并不能完全反映体内钾的总量,因为钾在细胞内和细胞外有动态平衡。
2.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是否有上述神经肌肉、心血管、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症状,以及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用药史等,综合判断是否为低钾血症以及明确病因。
五、低钾血症的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补钾药物:常用的有氯化钾、枸橼酸钾等。但儿童使用补钾药物需特别谨慎,要根据年龄、体重等调整剂量,且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纠正低钾,如通过饮食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像香蕉、橙子、菠菜等。
六、低钾血症的预防
1.合理饮食
不同年龄:婴幼儿应及时添加富含钾的辅食,如水果泥(香蕉泥等)、蔬菜泥等;儿童及成人要保证饮食均衡,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豆类、坚果、瘦肉、鱼类等。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素食者要注意额外补充含钾食物或适当补充钾剂;大量出汗的人群,如运动员等,在出汗后可适当饮用含钾的运动饮料,以补充丢失的钾。
2.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钾丢失过多或分布异常导致低钾血症。
3.谨慎用药:在使用排钾利尿剂等可能导致钾丢失的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适当补充钾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