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预防包括控制血糖(设定合理目标并考虑个体差异)、足部检查与护理(日常检查特殊人群注意及皮肤护理)、选择合适鞋袜(选宽大舒适透气鞋子和棉质吸汗袜子);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清创和应用敏感抗生素)、改善血液循环(药物治疗和血管重建)、营养支持(保证营养摄入及特殊人群营养调整)。
一、糖尿病足的预防
(一)血糖控制
1.目标设定: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尽量控制在7%左右(具体目标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年龄、并发症等由医生制定),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合理用药等方式稳定血糖水平,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足发生风险,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和神经,为糖尿病足的发生埋下隐患。
2.个体差异考虑: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宽松,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低血糖等并发症;年轻糖尿病患者则需尽量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远期并发症风险。
(二)足部检查与护理
1.日常检查:每天检查双足,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破损、溃疡、水疱等情况。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可能感觉减退,更需仔细检查,早期发现足部异常能及时处理。例如,若发现足部有微小破损,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严重感染进而引发糖尿病足。
2.特殊人群注意:儿童糖尿病患者也需重视足部检查,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因为儿童可能不太会主动关注足部健康状况,且儿童足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易因微小损伤导致严重后果;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脚部卫生,尤其是脚趾间的清洁,避免因局部潮湿等引发感染。
3.皮肤护理: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温度不宜过高,37-40℃为宜)洗脚,洗完后轻轻擦干,尤其是脚趾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完脚后可适当涂抹无刺激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但要注意不要涂抹在脚趾间,防止引起感染。对于皮肤干燥的患者,更要注意保湿,但需避免过度保湿导致局部潮湿。
(三)选择合适鞋袜
1.鞋子选择:穿着合适的鞋子可减少足部受压和摩擦。应选择宽大、舒适、透气性好的鞋子,鞋内不能有异物感,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等。鞋子的尺码要合适,以能容纳脚趾且有一定活动空间为准,防止脚趾受到挤压。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鞋子应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款式,减轻足部压力。
2.袜子选择:选择棉质、柔软、吸汗的袜子,避免穿化纤材质的袜子,化纤袜子易引起足部摩擦起疱。袜子的长度不宜过紧,应选择过膝或及踝但不勒脚的袜子,保持足部血液循环良好。
二、糖尿病足的治疗
(一)控制感染
1.清创处理:一旦发生糖尿病足感染,首先要进行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创造清洁的创面环境。清创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根据感染程度和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清创方法,如保守清创或外科手术清创等。
2.抗生素应用: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例如,若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用对其敏感的抗生素,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感染,抗生素的使用疗程和剂量也有所不同,需严格遵循医嘱。
(二)改善血液循环
1.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改善循环的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等,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状况。这些药物通过扩张血管等作用,增加足部的血液供应,有助于创面愈合和控制感染。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后进行,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其他基础疾病等因素。
2.血管重建:对于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缺血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血管重建手术,如血管旁路移植术或血管介入治疗等,恢复足部血液供应。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三)营养支持
1.营养摄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等,以促进创面愈合。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患者可适当增加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对伤口愈合也有重要作用,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来补充。
2.特殊人群营养调整: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需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吸收;儿童糖尿病足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确保充足的营养供应以支持身体修复和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