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失禁的原因包括年龄因素(儿童期有先天性尿路畸形,老年期有前列腺增生)、性别相关因素(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过度饮酒)、病史相关因素(泌尿系统手术史、神经系统疾病史)。
一、年龄因素相关原因
(一)儿童期男性尿失禁
1.先天性尿路畸形:
例如先天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这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输尿管和膀胱连接部位的肌肉、神经等结构发育异常所致。在胚胎发育的第4-7周,输尿管芽与尿生殖窦的连接部位发育出现障碍,就可能引发先天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使得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从而导致尿失禁。
另外,先天性尿道下裂也是常见原因之一,尿道下裂是男性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的先天性畸形,由于尿道开口不在正常位置,尿液不能正常从尿道外口排出,可能出现尿失禁情况,这种畸形与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激素缺乏或作用异常等因素有关,胚胎在发育第8-14周时,雄激素相关的发育途径出现问题可导致尿道下裂。
(二)老年期男性尿失禁
1.前列腺增生:
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前列腺会逐渐增生,一般男性35岁左右前列腺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岁以后症状逐渐明显。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尿液排出受阻,膀胱内尿液潴留,当膀胱内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就会出现尿失禁,这种情况称为充盈性尿失禁。长期的前列腺增生还可能导致膀胱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尿失禁的发生。
二、性别相关因素(男性自身生理结构角度)
1.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
男性尿道外括约肌由盆底肌肉等结构组成,若因外伤等原因导致尿道外括约肌损伤,会引起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使得尿液不能正常控制,出现尿失禁。例如骨盆骨折等外伤可能会直接损伤尿道外括约肌,从而影响其对尿液的控制功能。
神经系统病变也可能累及尿道括约肌相关神经,导致括约肌功能异常。比如脊髓损伤,脊髓是控制排尿反射的重要神经通路,脊髓损伤后,神经传导受阻,尿道括约肌不能正常收缩和舒张,进而引起尿失禁。
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原因
1.长期吸烟:
吸烟会导致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同时也会影响泌尿系统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长期吸烟的男性,其膀胱逼尿肌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逼尿肌功能失调,从而增加尿失禁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吸烟人群中尿失禁的发生率相对非吸烟人群有所升高,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影响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会干扰正常的排尿功能。
2.过度饮酒:
酒精具有利尿作用,会使尿液生成增加。同时,酒精还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排尿反射的控制。男性过度饮酒后,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受控制的情况,长期过度饮酒还可能损害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例如,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的利尿和对神经的抑制作用,可能会立即出现尿失禁现象,而长期慢性饮酒则会逐渐破坏泌尿系统相关结构和功能,导致尿失禁的慢性发生。
四、病史相关因素
1.泌尿系统手术史:
例如前列腺切除术,在前列腺切除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尿道括约肌等结构,导致术后出现尿失禁。一般前列腺切除术有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等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存在一定损伤尿道括约肌的风险,尤其是当手术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解剖结构特殊时,更容易发生尿失禁。
膀胱手术史也可能引起尿失禁,如膀胱肿瘤切除术,手术可能会影响膀胱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膀胱颈部闭合不全等情况,从而引发尿失禁。比如部分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容量减小,同时可能出现膀胱颈部控制尿液能力下降的问题,进而导致尿失禁。
2.神经系统疾病史:
如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这种疾病会影响神经系统对排尿的调控,导致患者出现尿失禁等排尿功能障碍。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尿失禁症状,是因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受损影响了神经传导通路,使得排尿反射的正常调控受到干扰。
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脑出血)也可能导致男性尿失禁,当脑血管意外发生后,病变累及控制排尿的脑区,如大脑皮层、基底节等部位,会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出现尿失禁。例如,脑梗死发生在负责排尿中枢调控的脑区时,会破坏正常的排尿反射弧,导致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功能紊乱,引发尿失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