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钙测定包括血清钙(含总钙和离子钙,有正常参考值及不同情况影响)和尿钙(有正常参考值及不同情况影响);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有骨钙素(有正常参考值及与缺钙等情况关系)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有正常参考值及与骨代谢等关系);影像学检查中X线对儿童缺钙致骨骼病变有诊断价值但早期轻度缺钙敏感性低,双能X线吸收法可检测骨密度用于判断骨质疏松等;维生素D检测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是反映营养状况重要指标,缺乏会影响钙吸收致相关问题。
1.血清钙测定:是检测缺钙最常用的指标之一,血清总钙正常参考值一般为2.25~2.58mmol/L。血清钙又分为离子钙和结合钙,离子钙是具有生理活性的部分,更能直接反映机体的钙代谢状态,离子钙正常参考值约为1.10~1.34mmol/L。通过测定血清总钙和离子钙,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钙代谢异常。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血清总钙常升高;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情况,血清总钙可能降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血钙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较快,血钙水平可能相对成人有一定波动,但也在正常范围内。
2.尿钙测定:24小时尿钙正常参考值为2.5~7.5mmol/24h。尿钙可以反映钙的排泄情况,当机体钙代谢异常时,尿钙会相应改变。比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尿钙往往增多;而维生素D缺乏时,尿钙可能减少。不过,尿钙的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中钙的摄入、肾功能等,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来说,尿钙的检测也能为钙代谢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但由于儿童的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等因素,解读时需要更加谨慎。
骨代谢标志物检测
1.骨钙素(BGP):血清骨钙素正常参考值男性为19~43μg/L,女性为19~48μg/L。骨钙素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可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当机体缺钙时,成骨细胞为了维持血钙平衡,会增加骨钙素的分泌,所以骨钙素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可能会有一定的改变,但它的特异性不是很强,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共同分析。对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成骨细胞活跃,骨钙素水平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范围,可用于评估儿童骨骼生长情况与钙代谢的关系。
2.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血清PICP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2~86μg/L。PICP也是反映成骨细胞合成胶原的一个指标,能够反映骨形成的情况。当缺钙影响骨代谢时,PICP水平会发生改变。在儿童生长时期,PICP水平会随着骨骼的快速生长而有所波动,通过检测PICP可以了解儿童骨骼形成过程中钙的利用情况等。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对于儿童缺钙导致的骨骼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X线可表现为长骨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干骨质疏松,皮质变薄等。不同年龄儿童的骨骼X线表现有差异,婴儿期主要观察腕骨、长骨等部位的变化,学龄儿童则可观察整个骨骼的发育情况。X线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骨骼的形态结构变化,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因缺钙引起的骨骼病变,但X线检查对于早期轻度缺钙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2.双能X线吸收法(DXA):可以用于检测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正常参考值会因年龄、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成年人,骨密度T值≥-1为正常,-2.5<-1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儿童的骨密度正常范围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通过DXA检查可以了解儿童骨骼的钙含量情况,对于早期发现儿童是否存在缺钙导致的骨密度异常有重要意义。例如,青春期前儿童如果骨密度低于同年龄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缺钙影响骨骼发育的情况。
维生素D检测
1.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是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也是反映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血清25-OHD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0~100nmol/L。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导致缺钙相关问题。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就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而导致的骨骼病变。不同人群的维生素D正常范围略有不同,儿童由于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的需求相对较多,如果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进而影响钙的吸收,需要进一步评估钙的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