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膀胱训练、清洁间歇导尿、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有适用于严重排尿困难、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结石等情况的相应术式,如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术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及合并其他疾病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要个性化训练护理、谨慎手术考量;老年要考虑耐受性和手术风险评估;合并其他疾病者要兼顾相关疾病的影响。
一、非手术治疗
(一)膀胱训练
1.目的:通过定时排尿、延长排尿间隔等方式,重建膀胱的排尿反射,改善膀胱功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都可尝试膀胱训练。例如,对于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儿童,可根据其年龄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一般从较小的排尿间隔开始,逐渐延长。
2.方法:首先评估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排尿规律,然后制定排尿时间表,鼓励患者按时排尿,逐渐增加每次排尿的间隔时间。
(二)清洁间歇导尿
1.原理:定期通过清洁的方法进行导尿,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感染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均可采用,但需要注意操作的清洁和规范。例如,女性患者操作相对简单,但也需严格遵循清洁步骤;男性患者在操作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尿道。对于有特定病史的患者,如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长期坚持清洁间歇导尿有助于维持膀胱的正常功能。
2.操作要点: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严格按照清洁流程进行操作,包括洗手、清洁尿道口等,每次导尿后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
(三)药物治疗
1.常用药物及作用:
α受体阻滞剂:可松弛膀胱颈和前列腺平滑肌,改善排尿困难。例如对于有前列腺相关因素影响排尿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能适用,但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择。
胆碱能受体激动剂:能增加逼尿肌的收缩力,适用于逼尿肌收缩无力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严重排尿困难: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出现严重的排尿困难,影响生活质量和肾功能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神经源性膀胱导致反复尿潴留,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的患者。
2.膀胱输尿管反流:对于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手术可纠正反流,防止肾脏损害。不同年龄的患者,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处理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儿童患者更要关注对肾脏发育的影响。
3.膀胱结石:如果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合并膀胱结石,且非手术治疗无法排出结石时,需手术取石。
(二)常见手术方式
1.膀胱扩大术:适用于膀胱容量过小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扩大膀胱容量,改善排尿功能。手术需根据患者的具体膀胱情况进行操作,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操作细节和术后恢复可能有所不同。
2.尿流改道术:当膀胱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排尿时,可考虑尿流改道术,如回肠膀胱术等。但该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大,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后再决定是否采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神经源性膀胱
1.训练与护理: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需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安全性。膀胱训练要根据儿童的认知和身体发育情况进行调整,清洁间歇导尿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无菌和轻柔,避免损伤儿童稚嫩的尿道。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因治疗带来心理负担。
2.手术考量:儿童患者的手术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潜力,手术方式的选择要谨慎,尽量选择对儿童未来生活影响较小的术式,并密切关注术后的生长发育和膀胱功能恢复情况。
(二)老年神经源性膀胱
1.非手术治疗选择: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选择非手术治疗时要考虑其耐受性。膀胱训练要循序渐进,清洁间歇导尿要注意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2.手术风险评估: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决定是否手术时要全面评估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权衡手术获益和风险。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守治疗。
(三)合并其他疾病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1.合并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神经病变的恢复和泌尿系统的感染风险。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2.合并心血管疾病: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都要密切关注心血管功能的变化。例如,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麻醉和手术对心血管的影响,非手术治疗中的膀胱训练等也要避免引起患者心血管的过度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