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需通过饮食控制(合理摄入热量、选择低GI碳水化合物、保证充足蛋白质、健康脂肪)、运动疗法(选合适方式、时间、频率)、血糖监测(定频率、方法)、定期产检(查相关项目、定间隔)来管理,高龄、肥胖、有不良孕产史等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相关风险并加强管理。
一、饮食控制
1.热量摄入: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因素来确定每日所需热量。一般来说,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妊娠中晚期每日热量摄入约为2000-2400千卡。例如,孕中期的轻体力活动孕妇,每天大约需要1800-2200千卡热量。要保证热量摄入既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维持孕妇的正常代谢,避免体重增长过多或过少。
2.碳水化合物: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等)、杂豆类(红豆、绿豆等),避免精制谷物(白面包、白米饭等)。低GI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较慢,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热量的50%-60%较为合适。例如,每餐可安排50-100克的全谷物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3.蛋白质: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每日每千克体重约1.0-1.2克。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蛋白质有助于维持孕妇的身体组织修复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例如,孕妇每天可摄入1-2个鸡蛋、100-150克的瘦肉或等量的鱼类。
4.脂肪: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脂肪摄入占总热量的20%-30%为宜。例如,每天可吃10-15克的坚果,但要注意控制总量,因为坚果热量较高。
二、运动疗法
1.运动方式:适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较为安全且容易实施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次,每次20-30分钟,速度以孕妇能轻松交谈为宜。孕妇瑜伽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同时调节血糖。游泳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担,每周可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运动时间: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例如,早餐后1.5-2小时开始散步,午餐和晚餐后也可类似安排运动时间。
3.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为5天进行,每天30分钟左右。但要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三、血糖监测
1.监测频率:孕妇需要自行监测血糖,一般建议每天监测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一般要求控制在3.3-5.3mmol/L,三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6.7mmol/L。例如,孕妇每天早上起床后测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分别测血糖,记录下来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监测方法:使用血糖仪进行指尖采血监测血糖。采血前要洗净双手,用酒精消毒手指,待干后采血。要注意正确操作血糖仪,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定期产检
1.产检项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要定期进行产检,除了常规的产科检查外,还需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眼底等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一般要求控制在6.0%以下。肾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眼底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产检间隔:一般来说,妊娠28周前每4周产检一次,妊娠28周后每2周产检一次,临近预产期时可能需要每周产检一次。通过定期产检,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孕妇和胎儿的状况,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时,发生胎儿畸形、巨大儿等风险更高。除了严格按照上述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要求进行控制外,更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B超等检查及时了解胎儿的大小、结构等是否正常。
2.肥胖孕妇:肥胖孕妇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更加重要。在饮食控制时要更加严格地控制热量摄入,选择更严格的低GI食物,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对关节压力小的运动方式,如游泳,避免过度增加关节负担。同时,要更频繁地监测血糖,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有不良孕产史孕妇: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巨大儿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这类孕妇在孕期要更早开始进行血糖监测和管理,加强产检的频率和项目,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