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严重性高,对身体多系统有损害,如心血管、神经、肾脏、眼部等;有并发症潜在威胁,感染风险增、伤口愈合难;影响生活质量,致日常活动受限、心理负担加重;不同人群有特殊性,老年人病情复杂、儿童青少年需兼顾生长发育等、妊娠期女性影响母婴健康,需积极综合管理降低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一、对身体多系统的损害
心血管系统: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脂质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且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例如,长期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会影响血脂水平,使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神经系统: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严重时可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自主神经病变可涉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如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胃肠功能紊乱(如便秘或腹泻)、排尿困难等。据统计,约30%-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神经病变,这会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患者行走困难甚至致残。
肾脏: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若不及时控制病情,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约占新发病例的40%左右。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会加重肾脏的损伤,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使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进而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眼部: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引起视网膜出血、渗出、新生血管形成等病变。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病程超过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而病程超过15年的患者,这一比例可高达80%以上。
二、并发症的潜在威胁
感染风险增加: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皮肤感染(疖、痈等)、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而且感染后不易控制,容易反复发作。例如,皮肤感染可能因皮肤破损后高血糖环境下细菌滋生而难以愈合,甚至引发蜂窝织炎等严重感染情况。
伤口愈合困难:由于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下降。高血糖会抑制白细胞的功能,影响伤口的炎症反应和修复过程;血管病变导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神经病变使患者对伤口的感觉减退,容易忽视伤口存在而延误治疗,从而使伤口更容易发生感染、不愈合甚至需要截肢等严重后果。据相关数据,糖尿病患者的截肢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40倍,而其中大部分与足部溃疡等伤口不愈有关。
三、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日常活动受限:上述多种并发症会使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严重限制。例如,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患者活动耐力下降,稍微活动就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神经病变引起的手足麻木、感觉异常会影响患者的精细动作,如穿衣、持物等;肾脏病变导致的水肿、乏力等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负担加重:长期患有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患者需要长期控制饮食、规律服药、频繁就医等,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据调查,约30%-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心理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血糖的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性
老年人:老年人患2型糖尿病时,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情更加复杂。而且老年人的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对血糖波动的耐受性差,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更高,低血糖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认知障碍、跌倒等严重后果。同时,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减退,在用药时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和调整剂量。
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他们的生活方式往往不健康,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该人群的糖尿病管理需要兼顾生长发育需求,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面都要更加精细。而且长期高血糖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异常等问题,同时心理方面也需要关注,因为患病可能对儿童的自尊心、社交等产生影响。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生的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属于特殊类型,但部分患者可能在孕前就已患有2型糖尿病)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对孕妇来说,容易发生子痫前期、感染等并发症;对胎儿来说,可能导致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而且产后这些孕妇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仍然较高,需要长期关注。
总之,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性较高的疾病,需要患者积极进行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等综合管理,以降低其对身体各系统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