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理结构相关因素中儿童因尿路解剖结构异常或神经系统未成熟可致尿失禁,中老年女性因雌激素下降、男性因前列腺疾病等易引发尿失禁;疾病相关因素里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炎、膀胱结石、尿道狭窄可致尿失禁,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会影响排尿神经调控致尿失禁;手术与创伤因素中盆腔手术及外伤可损伤相关结构或神经致尿失禁;药物因素方面某些药物因不同机制可引起尿失禁。
一、生理结构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对于儿童,先天性的尿路解剖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尿失禁,如先天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这与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生理结构有关。婴儿时期,由于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控制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也可能出现生理性的尿失禁,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
中老年人群中,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尿道黏膜变薄、萎缩,尿道闭合压力降低,从而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前列腺增生可能压迫尿道,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导致充溢性尿失禁等情况。
(二)性别差异
女性尿道短、直且宽,这一解剖特点使其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而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可能损伤尿道黏膜和周围组织,影响控尿功能,导致尿失禁。此外,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可能受到损伤,如阴道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可能导致盆底肌肉撕裂或松弛,进而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尿失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等。
男性尿失禁相对女性较少见,但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见的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前列腺增生时,增大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使尿道狭窄,尿液排出受阻,长期可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出现充溢性尿失禁;前列腺炎可能引起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等问题,导致尿失禁。
二、疾病相关因素
(一)泌尿系统疾病
膀胱炎:急性膀胱炎时,膀胱黏膜受到炎症刺激,膀胱的感觉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强烈的尿意,很难控制排尿。例如,有研究显示,急性膀胱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症状,主要是因为炎症导致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
膀胱结石:膀胱结石会刺激膀胱黏膜,引起膀胱痉挛,同时结石可能堵塞尿道内口,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导致排尿困难,进而可能引发尿失禁。结石对膀胱黏膜的机械性刺激还会导致黏膜损伤、出血等,进一步影响膀胱的控尿功能。
尿道狭窄: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如外伤性尿道狭窄、医源性尿道狭窄等,会使尿道阻力增加,尿液排出受阻,膀胱内尿液潴留,当膀胱内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就会出现充溢性尿失禁。尿道狭窄还可能导致膀胱过度扩张,损害膀胱的顺应性和收缩功能。
(二)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脑卒中患者常出现尿失禁,这是因为脑卒中可能损伤大脑对排尿中枢的控制功能,导致神经源性膀胱。例如,脑卒中累及大脑额叶、基底节等部位时,会影响大脑对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调控,使膀胱的排尿反射失去正常的神经支配,出现尿失禁,包括急迫性、充溢性等多种类型。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会导致神经传导通路中断,使膀胱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失去脊髓的反射控制。例如,胸段脊髓损伤可能导致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功能障碍,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腰段脊髓损伤可能影响膀胱的排空功能,导致尿失禁等排尿障碍。
多发性硬化: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脊髓和脑内的神经纤维,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进而影响膀胱的神经调控,导致尿失禁。患者可能出现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等情况,引起急迫性尿失禁。
三、手术与创伤因素
(一)盆腔手术
妇科手术,如子宫切除术、盆底重建手术等,在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盆底神经、肌肉或结缔组织。例如,子宫切除术时,如果损伤了支配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或者在盆底重建手术中对盆底肌肉的修复不当,都可能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引起尿失禁。尤其是一些复杂的盆腔手术,由于手术范围广,对盆底结构的影响较大,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前列腺手术,如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尿道外括约肌等结构,导致术后出现尿失禁。前列腺癌根治术需要切除前列腺及周围部分组织,在操作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对尿道外括约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影响控尿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二)外伤
骨盆骨折:骨盆骨折可能损伤尿道、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同时也可能损伤支配盆底肌肉和膀胱的神经。例如,骨盆骨折导致尿道断裂,会直接影响尿液的排出,引起尿失禁;骨折引起的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失调,进而出现尿失禁。骨盆骨折后的尿失禁情况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损伤部位和程度进行评估和治疗。
头部外伤:头部外伤可能影响大脑对排尿中枢的控制,导致神经源性尿失禁。例如,头部外伤累及下丘脑、脑桥等与排尿调节相关的脑区时,会干扰正常的排尿神经调控机制,使患者出现尿失禁症状,其尿失禁类型可能与脑部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有关。
四、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尿失禁。例如,一些降压药物中的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等,可能会导致尿道括约肌松弛,从而引起尿失禁;抗精神病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对排尿的调控,导致尿失禁发生。此外,利尿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导致尿液生成过多,也可能增加尿失禁的发生风险。不同药物引起尿失禁的机制不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尿失禁等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