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暴露涉及矿山开采(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建筑行业(水泥生产、石材加工)、其他行业(陶瓷行业、铸造行业)等;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粒径(可吸入性粉尘、呼吸性粉尘)和化学成分(游离二氧化硅、石棉纤维);个体因素有年龄(年轻工人肺部发育易受损、老年工人肺功能衰退病情进展快)、性别(无明确关键作用,与工作分配差异有关)、个体防护(防护措施不完善或使用不当易增加风险)、既往病史(有肺部基础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会增加发病几率或加重病情)。
一、生产性粉尘的暴露
(一)矿山开采
1.金属矿山:例如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工长时间接触含有二氧化硅等成分的粉尘,煤矿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可占50%-80%,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会逐渐在肺部沉积,引发尘肺病。金属矿如锡矿、铜矿等开采时,粉尘中的相关矿物质颗粒被人体吸入后,会导致肺部的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
2.非金属矿山:像石棉矿开采,石棉纤维被人体吸入后,其纤维结构稳定,不易被人体清除,会长期滞留在肺部,刺激肺部组织,引起肺组织的纤维化。还有石英矿开采,石英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是主要致病因素,长期接触可使肺部发生进行性纤维化。
(二)建筑行业
1.水泥生产: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含有多种矿物质成分,工人在装卸、运输、搅拌水泥等环节会接触到水泥粉尘。长期吸入水泥粉尘会导致肺部出现炎症,随着时间推移,肺组织逐渐纤维化,引发尘肺病。例如在一些小型水泥厂,防护措施不到位时,工人患尘肺病的风险较高。
2.石材加工:石材切割、打磨等工序会产生大量粉尘,石材中的矿物质颗粒被人体吸入后,会对肺部造成损害。比如花岗岩加工时产生的粉尘,其中的石英等成分可导致肺部的病理改变,引发尘肺病。
(三)其他行业
1.陶瓷行业:陶瓷生产的原料加工、成型、烧制等环节都会产生粉尘。在原料粉碎过程中,大量粉尘被工人吸入,陶瓷粉尘中的成分会刺激肺部,导致肺部的炎症和纤维化。例如在陶瓷厂的制粉车间,工人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患尘肺病的几率增加。
2.铸造行业:铸造过程中的混砂、造型、浇铸等工序会产生粉尘,粉尘中含有金属氧化物、硅酸盐等多种成分。工人吸入这些粉尘后,会在肺部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逐渐发展为尘肺病。
二、粉尘的理化性质
(一)粉尘的粒径
1.可吸入性粉尘:粒径小于10μm的粉尘称为可吸入性粉尘,其中粒径在1-5μm的粉尘更容易沉积在肺部深部。这些小粒径的粉尘能够深入到肺泡区域,对肺部组织造成更严重的损害。例如,直径为1-2μm的粉尘颗粒可以到达肺泡间隔,引起肺泡炎等病变,进而导致肺纤维化。
2.呼吸性粉尘:粒径小于5μm的粉尘被称为呼吸性粉尘,它可以进入肺泡并沉积下来。研究表明,呼吸性粉尘中的颗粒更容易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但由于其粒径小,不易被清除,会持续刺激肺泡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
(二)粉尘的化学成分
1.游离二氧化硅:是尘肺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不同含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导致尘肺病的发病时间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当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时,就可能引起尘肺病。例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0%-50%的粉尘,一般在接触5-10年左右可能发病;而含量超过50%时,发病时间可能会缩短至3-5年。
2.石棉纤维:石棉纤维的致病作用很强,其引起的石棉肺具有独特的病理表现。石棉纤维进入肺部后,会导致肺部出现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胸膜斑形成等病变。石棉有不同的类型,如温石棉、青石棉等,其中青石棉的致病性更强,更容易引发严重的肺部疾病。
三、个体因素
(一)年龄因素
1.年轻工人:年轻工人身体的各项机能相对较好,但如果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由于其肺部还处于不断发育和修复的阶段,更容易受到粉尘的损害。例如,青少年时期开始接触粉尘的工人,肺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受到粉尘的刺激,会影响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尘肺病的发病风险。
2.老年工人:老年工人的肺部功能已经开始衰退,肺组织的弹性降低,清除粉尘的能力减弱。即使接触粉尘的浓度与年轻工人相同,老年工人患尘肺病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而且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的几率也更高。例如,老年工人患尘肺病后,可能同时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加重病情的复杂性。
(二)性别因素
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性别是尘肺病发病的关键因素,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同性别的工人在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矿业行业中,男性工人可能更多地从事井下作业等粉尘暴露严重的工作,但这并不是性别导致尘肺病发病的直接原因,而是工作分配的差异。从肺部生理结构上看,男女肺部结构和功能差异不大,主要还是取决于粉尘暴露的程度和个体的防护情况。
(三)个体防护因素
1.防护措施不完善:如果工人在工作中没有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防尘面罩等,就无法有效阻挡粉尘的吸入。例如,在一些小型企业中,工人可能只佩戴简单的纱布口罩,这种口罩对粉尘的过滤效果很差,不能阻止小粒径粉尘和高浓度粉尘的吸入,从而增加了患尘肺病的风险。
2.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即使佩戴了防护用品,但如果没有正确使用,如口罩没有紧贴面部,存在缝隙,或者防尘面罩的气密性不好等,也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例如,在粉尘浓度很高的环境中,佩戴的口罩如果密封不严,粉尘仍然可以通过缝隙进入呼吸道,导致肺部接触粉尘颗粒,引发尘肺病。
(四)既往病史因素
1.有肺部基础疾病:如果工人本身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肺部基础疾病,那么其肺部的防御和修复能力已经下降。在接触粉尘后,肺部更容易受到粉尘的刺激,炎症反应会更加严重,尘肺病的发病几率增加,而且病情可能进展更快。例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工人,在接触粉尘后,气道的炎症会进一步加重,同时粉尘导致的肺纤维化会与原有的肺部疾病相互影响,使病情复杂化。
2.其他系统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也可能间接影响尘肺病的发生发展。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工人,其心肺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在肺部受到粉尘刺激发生病变时,心肺的代偿能力下降,会加重病情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