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大咯血窒息的救治措施包括立即体位引流(神志清者取头低脚高45°俯卧位拍击健侧背,神志不清者仰卧头偏一侧掏吸血块)、高流量吸氧(氧流量6-8L/min纠正缺氧)、药物治疗(用垂体后叶素缩血管止血但需注意不良反应)、气管插管或切开(上述措施无效时采用),还有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应迅速将其仰卧,头偏向一侧,并用手掏出或用吸痰器吸出口腔、鼻腔内的血块,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因为神志不清的患者无法自主排出气道内的血液,头偏向一侧可防止血液误吸进入气管深部,用吸痰器等手段能及时清除可见的血块。
高流量吸氧
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纠正患者因大咯血窒息导致的缺氧状态。大咯血窒息会使患者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受损,引起缺氧,高流量吸氧可以提高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情况。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及时的高流量吸氧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缺氧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药物治疗
使用缩血管药物:如垂体后叶素,它可以收缩肺小动脉,减少肺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垂体后叶素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心悸等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例如,对于部分大咯血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后能有效减少咯血的量,但需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心血管方面的影响。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当上述措施无效时:如果患者气道仍然不能有效通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可以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清除气道内的血液;气管切开则适用于需要长时间保持气道通畅的患者。例如,在一些严重的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患者中,当常规的体位引流、吸氧等措施无法缓解气道梗阻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在发生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时,由于其气道较窄,更容易发生气道梗阻。在进行体位引流时,要特别注意体位的准确性和轻柔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加重气道梗阻。同时,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的有效干预措施,如准确的体位引流等。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等。在救治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时,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生命体征,因为老年患者对缺氧和出血的耐受能力较差。在使用药物方面,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肺负担或对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如垂体后叶素可能会对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产生较大影响,使用时需权衡利弊。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患者发生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时,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在选择治疗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明显致畸或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体位引流等操作要轻柔,以防止诱发宫缩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