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病症,病因有软组织退行性变、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及肩部急性挫伤等其他因素,临床表现为早期渐进性疼痛且夜间明显、随病情进展活动时加剧及各方向活动受限,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包括非药物干预(理疗、针灸、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短期用非甾体抗炎药),特殊人群中中老年需避免劳累等,儿童罕见要排查其他病,妊娠期女性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定义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症,病变主要累及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等软组织。
二、病因
1.软组织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如肩袖肌腱、关节囊等组织弹性降低、韧性减弱,易发生损伤及炎症反应。
2.长期过度活动:长期从事肩部过度活动的职业(如画家、打字员等)或日常生活中肩部过度使用(如长期背重物),可导致肩关节慢性损伤,引发炎症。
3.姿势不良: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期伏案、肩部长期处于内收位等),会增加肩关节周围组织的劳损风险,诱发肩周炎。
4.其他因素: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治疗不当,或因上肢骨折、颈椎病等疾病长期限制肩部活动,也可能继发肩周炎,中老年人群为高发群体,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三、临床表现
1.疼痛:早期表现为肩部渐进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颈部、上肢,夜间疼痛明显,可影响睡眠。随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活动时疼痛加剧。
2.活动受限: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以外旋、外展和内旋、后伸受限最为明显,严重时患者穿衣、梳头、洗脸等日常动作均难以完成。
四、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病史(如肩部劳损史、外伤史等)、典型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如肩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检查)进行初步诊断。辅助检查如X线可用于排除肩部骨折、肿瘤等其他骨性病变,MRI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观察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辅助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早期可通过理疗(如热敷、超短波等)、针灸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同时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如爬墙运动、钟摆运动等,以维持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
2.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症状,但需遵循医疗原则,避免滥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中老年人群:需注意避免肩部长期过度劳累,日常应保持正确姿势,急性期应适当限制肩关节活动,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锻炼。
2.儿童:肩周炎在儿童中罕见,若儿童出现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需排查其他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先天性肩部发育异常等),避免误诊漏诊。
3.妊娠期女性: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症状,如物理治疗等,若需药物治疗应在医生严格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