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包括临床症状评估(询问病史及了解相关症状)、体格检查(感觉、运动、腱反射检查)、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电图检查)及其他检查(定量感觉测试、皮肤活检等),各检查有相应表现及注意事项,如病程、合并症等影响症状,不同检查有不同诊断价值及个体差异等情况。
一、临床症状评估
1.病史询问:需详细了解患者糖尿病病程,一般来说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不同性别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上无显著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时需特别关注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糖尿病病情进而增加周围神经病变风险,有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也会影响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患者常出现肢体远端对称性疼痛,多为刺痛、灼痛,夜间加重;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感、袜套样或手套样感觉减退等;还可有肢体无力,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等症状。
二、体格检查
1.感觉功能检查: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振动觉等检查。触觉可通过棉签轻触皮肤,痛觉用大头针轻刺皮肤,温度觉用盛有冷水(10-15℃)和热水(40-45℃)的试管测试,振动觉常用128Hz音叉检查,周围神经病变时这些感觉功能会出现减退或异常。
2.运动功能检查:观察肌肉有无萎缩,检查肌力,可通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来判断,如握力、抬腿力量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后期可出现肌力下降、肌肉萎缩。
3.腱反射检查:常见的跟腱反射、膝腱反射等,周围神经病变时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三、电生理检查
1.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客观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会减慢,波幅可降低。一般来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低于38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低于42m/s可考虑周围神经病变。不同年龄人群电生理检查结果有一定差异,儿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对少见,但如有发生电生理检查也会出现相应传导速度减慢等改变,电生理检查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在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女性中,需注意检查时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肌电图检查:可发现神经源性损害,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等异常电活动,有助于判断神经受损的程度和范围。
四、其他检查
1.定量感觉测试(QST):能更精确地定量评估感觉功能,包括机械感觉阈值、热感觉阈值等测定,对于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不同个体间QST结果会因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因自身感觉功能退化可能会影响QST结果的准确性判断。
2.皮肤活检:通过检测皮肤内神经纤维密度来评估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内神经纤维密度会降低,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诊断方法,对于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且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绝对限制,但在操作时需注意规范取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