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的发病因素包括先天发育性因素(先天椎管发育异常致椎管内径减小引发症状)、退行性变因素(椎间盘退变致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突入椎管,关节突关节退变致椎管空间减小)、创伤性因素(急性腰部外伤致骨折脱位压迫神经,慢性腰部损伤积累致结构退变损伤积累)、其他因素(医源性因素如腰部手术操作不当等致椎管狭窄,老年患者因退变基础接受腰部手术医源性风险更高)。
退行性变因素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发生退变。椎间盘的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这会导致椎体间的稳定性下降,椎体间的异常活动增加,进而引起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这些增生的骨质会突入椎管内,占据椎管空间,导致椎管狭窄。例如,在中老年人群中,椎间盘退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随着退变进展,腰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相对较快,可能在相同年龄阶段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椎间盘退变相关的腰椎管狭窄。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会加速椎间盘的退变进程,增加腰椎管狭窄的发病风险。
关节突关节退变:腰椎的关节突关节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退变。关节突关节的软骨磨损、骨质增生、关节囊肥厚等都会导致椎管内的空间进一步减小。关节突关节的增生内聚会从侧方压迫椎管内的神经组织,从而引发腰椎管狭窄的症状。长期弯腰、扭转等腰部活动较多的人群,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会相对更快,因为这些活动会增加关节突关节的磨损和应力,加速其退变过程。
创伤性因素
急性腰部外伤:严重的急性腰部外伤,如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可能导致腰椎骨折、脱位等情况。骨折碎片、脱位的椎体等会直接压迫椎管内的神经结构,引起椎管狭窄。即使外伤当时经过治疗骨折复位,但如果复位不良,残留的骨碎片或椎体的异常位置仍然可能占据椎管空间,长期压迫神经组织,逐渐引发腰椎管狭窄相关的症状。例如,青年人群中因意外事故导致急性腰部外伤后,若后续恢复不佳,就有可能在若干年后出现腰椎管狭窄的问题。
慢性腰部损伤积累:长期反复的腰部损伤积累也可能导致腰椎管狭窄。比如长期从事需要反复弯腰、扭转腰部的工作,像矿工、搬运工人等,腰部的小关节、椎间盘等结构会受到反复的应力刺激,逐渐发生退变和损伤积累,最终导致椎管狭窄。这种慢性损伤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可能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其他因素
医源性因素:某些腰部手术也可能导致医源性腰椎管狭窄。例如腰椎融合手术过程中,如果对椎板切除过多、内固定物位置不当等,可能会改变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椎管容积减小,引发腰椎管狭窄。此外,脊柱的一些介入治疗操作,如果出现并发症,也可能影响椎管内的结构,进而导致椎管狭窄。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基础,在接受腰部手术时,医源性椎管狭窄的风险相对更高一些,因为其脊柱结构的稳定性和储备功能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