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肺结核需一般治疗(休息、通风、加强营养)、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原则、注意事项)、产科处理(孕期监测、分娩方式选择),孕妇要遵医嘱服药、定期检查、保持良好心态,新生儿出生后要筛查及视情况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并密切观察健康状况。
一、一般治疗
妊娠合并肺结核患者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居住环境应通风良好。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二、抗结核药物治疗
1.药物选择原则
应遵循抗结核治疗的标准化方案,但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异烟肼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利福平在妊娠中晚期使用相对安全,但需注意其可能对肝脏的影响等。
一般采用短程化疗方案,如2HRZE/4HR方案(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
2.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孕妇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因为抗结核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例如,利福平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需要定期检查转氨酶等指标。对于有基础肝肾功能疾病的孕妇,更要谨慎选择药物和密切监测。
三、产科处理
1.孕期监测
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超声检查等手段了解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评估胎儿是否正常生长。同时,要关注孕妇的产科情况,如胎位、胎心等。
妊娠中晚期要注意孕妇的心肺功能,因为肺结核可能影响心肺功能,进而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
2.分娩方式选择
对于病情稳定、胎儿情况良好的孕妇,可考虑阴道分娩,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屏气用力,减少体力消耗。
如果病情较重、存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胎儿有宫内窘迫等情况,可能需要剖宫产终止妊娠。但剖宫产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需要综合评估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后谨慎决定。
四、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孕妇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因为不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可能导致结核杆菌耐药,不仅影响孕妇的病情控制,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结核相关检查,及时了解自身和胎儿的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咯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需要及时处理。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发育。家人要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五、儿科相关考虑(若新生儿出生后)
新生儿出生后要进行结核相关筛查,如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胸部X线检查等,以早期发现是否感染结核杆菌。
如果孕妇在孕期接受了抗结核治疗,新生儿可能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孕妇的治疗情况和新生儿的筛查结果由医生评估后确定。同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因为母亲的肺结核可能通过母婴传播等途径影响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