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四个月的康复锻炼包括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行走锻炼及注意事项。关节活动度有踝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锻炼;肌肉力量有小腿肌肉等长收缩、直腿抬高锻炼;行走锻炼包括拄拐行走和平衡训练;注意定期复查且锻炼要循序渐进,依自身情况调整。
一、关节活动度锻炼
1.踝关节屈伸锻炼:坐在床边或椅子上,患侧小腿自然下垂,缓慢地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保持5-10秒后再缓慢放下脚跟,尽量使脚跟向地面靠近,同样保持5-10秒,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进行动作,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疼痛不适;对于成年患者,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动作幅度和频率。
2.膝关节屈伸锻炼:平卧在床上,患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曲踩在床上作为支撑,然后缓慢伸直患侧膝关节,尽量将腿抬离床面,保持5-10秒后再缓慢屈膝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老年患者进行该锻炼时要注意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因平衡不佳导致摔倒;年轻患者可适当加快节奏,但也需保证动作规范。
二、肌肉力量锻炼
1.小腿肌肉等长收缩:平卧或坐姿,将患侧小腿肌肉用力绷紧,持续5-10秒后放松,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避免因肌肉收缩导致血压过度波动,收缩时可缓慢进行呼吸配合;糖尿病患者要关注锻炼时的血糖变化,若出现不适及时调整。
2.直腿抬高锻炼:平卧在床上,患侧下肢伸直,慢慢将下肢抬高,使腿与床面成30°-45°角,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肥胖患者进行该锻炼时,可适当缩短每次保持的时间,但要保证动作的规范性;术后恢复较差的患者,可降低抬高的角度,循序渐进增加难度。
三、行走锻炼
1.拄拐行走:在骨折术后四个月,一般可开始部分负重行走,使用双拐辅助,健侧和患侧下肢交替移动,保持身体平衡。对于老年患者,要选择平稳的地面行走,家人最好在旁陪同,防止摔倒;儿童患者则需要家长在旁密切监护,确保行走安全,同时要鼓励儿童克服恐惧心理,逐步适应行走。
2.平衡训练:在能够拄拐行走后,可进行平衡训练,如在平坦地面上闭目站立,逐渐延长站立时间,锻炼下肢的平衡能力。对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平衡训练时要更加谨慎,可先在有人保护的情况下进行;体质较弱的患者要根据自身平衡能力逐步增加训练难度。
四、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术后四个月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根据骨折愈合程度调整锻炼计划。对于骨折愈合较慢的患者,要适当调整锻炼强度;愈合较好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锻炼难度。
2.循序渐进: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避免因过度锻炼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其耐受程度不同,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锻炼计划。例如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可相对较快地增加锻炼强度,而老年、身体虚弱的患者则需要更缓慢地推进锻炼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