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手术需进行术前评估与准备,包括病情和全身状况评估;手术操作要注意麻醉选择、切口选择及骨折复位固定;术后要做好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康复锻炼指导和并发症预防;低龄小儿和有基础疾病小儿有特殊注意事项。
全身状况评估:要关注小儿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营养状况、有无其他基础疾病等。营养不良的小儿可能在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在术前尽量改善营养状况。同时,要排查小儿是否存在感染等禁忌手术的情况。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
麻醉选择:根据小儿年龄、骨折情况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婴幼儿多采用基础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等方式,要严格把控麻醉药物的剂量,因为小儿对麻醉药物的代谢与成人不同,需精确计算以确保麻醉安全且术后恢复良好。
切口选择:切口的选择要兼顾暴露骨折部位清晰和最小程度损伤周围组织。要考虑小儿的解剖特点,尽量选择隐蔽且不影响生长发育的部位做切口,避免对小儿未来的肢体功能和外观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对于上肢骨折,切口选择要避免影响关节活动和神经血管。
骨折复位与固定:复位要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标准,小儿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仍需尽量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以保证良好功能。固定方法的选择要根据骨折类型和小儿年龄等因素,如对于小儿长骨骨折,可选用弹性髓内钉等固定方式,其具有创伤小、有利于骨骼生长等优点,但要确保固定牢固,同时要考虑固定材料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限制骨骼生长的固定物。
术后护理要点
疼痛管理:小儿对疼痛的耐受和表达与成人不同,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疼痛表现,可采用非药物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疼痛管理。非药物方法包括安抚、调整体位等,药物选择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小儿神经系统等发育的药物。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感染等情况。小儿皮肤娇嫩,换药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防止损伤小儿皮肤。
康复锻炼指导:早期要指导小儿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康复锻炼要根据小儿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循序渐进,例如,术后早期可进行手指屈伸等简单锻炼,随着骨折愈合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范围,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等情况。同时,要考虑小儿的配合程度,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导小儿积极参与康复锻炼。
并发症预防: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小儿术后活动相对较少,要鼓励小儿咳嗽、咳痰,定期翻身等,对于长期卧床的小儿,要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发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低龄小儿:低龄小儿骨折后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术前术后护理等方面要更加精细。例如,低龄小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术后要注意保暖,但要避免过热导致不适;在康复锻炼时,要选择更温和、简单的方式,由医护人员或家长协助进行,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
有基础疾病小儿:对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手术前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术后要密切观察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协同相关科室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