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患者起床有仰卧位向健侧翻身起床法、平卧位向患侧转身起床法及坐位起身法等方式,仰卧位向健侧翻身起床法适用于患侧骨折者,操作中健侧肢体起主要作用,儿童需轻柔、老年要缓慢;平卧位向患侧转身起床法特殊情况用且操作需极轻柔,儿童要托住患侧胸廓、老年要稳定患侧胸廓;坐位起身法适用于能坐稳床边者,健侧上肢支撑起身,儿童需成人保护、老年要缓慢并稳定患侧胸廓,整个过程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依个体差异调整方式力度,出现异常立即停操作。
具体步骤:首先患者先仰卧位,然后将健侧下肢屈曲,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缓慢向健侧转动身体,同时利用健侧肢体的力量逐渐坐起。健侧肢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主要的支撑和发力作用,因为患侧有肋骨骨折,尽量减少患侧肢体的用力和胸廓的大幅度运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和肌肉力量发育尚未完全,操作时需要轻柔,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在旁协助,确保动作缓慢、平稳,避免因动作过快导致骨折部位疼痛加剧或胸廓运动幅度过大影响骨折愈合。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协调性和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的情况,更需要缓慢操作,家属或医护人员可以在健侧给予适当的助力,帮助患者平稳完成向健侧翻身坐起的动作。
平卧位向患侧转身起床法的特殊注意事项
适用情况:相对而言不太常用,因为患侧有骨折,一般尽量避免患侧用力,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
具体步骤:患者平卧位,先将健侧上肢放在胸前,然后缓慢地向患侧转动身体,此时要非常小心,动作需极度轻柔。因为患侧肋骨骨折,在转身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患侧胸廓的挤压和活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胸廓弹性相对较好,但肋骨骨折同样需要谨慎处理,医护人员或家属在协助时,要用手轻轻托住患侧胸廓部位,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减小胸廓的运动幅度。老年患者本身胸廓活动度较差,但肋骨骨折后更要注意,由家属或医护人员用双手稳定患侧胸廓,缓慢引导患者向患侧转动身体,速度要极慢,以患者不感到明显疼痛加剧为原则。
坐位起身法
适用情况:当患者已经能够在床边坐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具体步骤:患者先坐在床边,双下肢自然下垂,然后用健侧上肢支撑床面,缓慢将身体撑起,逐渐站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健侧上肢要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患侧胸廓尽量保持稳定,避免大幅度的起伏。对于儿童患者,坐位起身时,需要有成人在旁保护,防止因力量控制不好导致身体失衡摔倒,同时要关注儿童的感受,确保其在起身过程中没有因骨折部位受到过度牵拉而产生疼痛。老年患者坐位起身时,要缓慢进行,家属可以在旁边搀扶健侧肢体,同时用另一只手稳定患侧胸廓,保证起身过程平稳,避免因起身过快引起头晕等不适以及骨折部位的不良影响。
在整个肋骨骨折患者起床过程中,无论是哪种起床方式,都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面色等情况。如果患者在起床过程中出现明显疼痛加剧、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恢复到舒适的体位。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起床的方式和力度,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促进骨折的良好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