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在情绪上表现为持续低落悲伤、有无助无望感,认知上有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自我否定自责自罪,行为上活动减少社交退缩、存在睡眠障碍和饮食变化,躯体上有常见躯体不适且多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由抑郁情绪投射及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一、情绪方面表现
1.持续低落悲伤: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处于持续的悲伤状态,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例如原本喜欢和宝宝互动玩耍,却变得提不起劲参与。这种情绪低落并非短暂的心情不佳,而是贯穿较长时间,受产后体内激素剧烈变化、照顾新生儿的压力等因素影响,激素变化如雌激素、孕激素迅速下降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失衡,进而引发长期低落。
2.无助无望感:患者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觉得自己无法应对产后的各种状况,如照顾新生儿的压力、家庭关系的协调等,同时伴有无望感,对未来的生活缺乏信心,认为这种糟糕的状态难以改善,这与产后需要适应新角色、面临诸多挑战而自身心理调适不足有关。
二、认知方面表现
1.注意力与记忆力问题:注意力难以集中,在照顾宝宝或处理日常事务时容易分心,例如给宝宝喂奶时会频繁走神;记忆力也会下降,表现为忘记宝宝的日常护理细节,如忘记上次给宝宝换尿布的时间等,这是因为抑郁情绪影响了大脑的认知功能,产后身体的疲劳以及心理的焦虑抑郁共同作用,干扰了大脑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过程。
2.自我否定与自责自罪:对自身评价大幅降低,觉得自己不是合格的母亲,存在严重的自责自罪观念,比如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宝宝出现健康问题等,过度放大自己的责任,这是由于产后对母亲角色的高期望与现实能力不足之间的冲突,加上抑郁情绪的催化,使得患者陷入自我否定的认知怪圈。
三、行为方面表现
1.活动减少与社交退缩:活动量明显减少,相较于产后正常的活动水平大幅降低,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回避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常常独自待着,这是因为抑郁情绪导致患者动力缺乏,对周围事物提不起兴趣,同时照顾新生儿的劳累也加剧了这种行为改变,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惫让患者更倾向于封闭自己。
2.睡眠障碍:睡眠出现多种问题,入睡困难是常见表现,躺在床上长时间无法进入睡眠状态;睡眠浅,稍有动静就容易醒来;还可能出现早醒,清晨过早醒来且难以再次入睡。产后激素变化、照顾新生儿的夜间频繁哺乳等因素打破了原有的睡眠规律,而抑郁情绪又会进一步加重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3.饮食变化: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而有的患者则表现为暴饮暴食,通过进食来缓解抑郁情绪,但这种饮食紊乱又会反过来影响身体状态和心理情绪。
四、躯体症状表现
1.常见躯体不适: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症状,疼痛程度不一,有的为轻微胀痛,有的则较为剧烈;还会有乏力感,即使经过短暂休息也难以恢复精力;心慌也是常见躯体表现,患者会感觉心跳加快、心慌不适,这些躯体症状经医学检查往往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是抑郁情绪在躯体上的投射,与抑郁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失调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