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情况可导致低钾血症,肾脏疾病方面,肾小管性酸中毒(包括远端和近端)、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均可引起;内分泌疾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恢复期会引发;消化系统疾病里长期严重腹泻、呕吐可致;其他情况像周期性瘫痪、大量输入无钾液体也会造成,不同情况有其各自发病机制及好发人群等特点。
一、肾脏疾病相关
(一)肾小管性酸中毒
1.类型与机制:包括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Ⅱ型)和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Ⅰ型)等。以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为例,远端肾小管泌氢障碍,导致钾离子随尿液丢失增加。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则是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及钾离子功能障碍,引起低钾。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患者可能因先天性肾小管功能缺陷等因素患病,成人也可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继发肾小管性酸中毒出现低钾。
(二)急性肾衰竭多尿期
1.机制与表现:在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肾小管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不足,大量尿液排出过程中会带走较多钾离子,从而导致血钾降低,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有急性肾衰竭病史的人群易出现此情况。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发病机制:肾上腺皮质病变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氢离子的排泄增加,引起钾从尿中丢失增多,进而导致低钾血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成人多见,有高血压等表现的患者需警惕该病导致低钾。
二、内分泌疾病相关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作用机制:甲状腺激素增多可使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活性增强,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同时甲亢患者胃肠蠕动加快,钾离子吸收减少,也会导致血钾降低,各年龄段均可患病,女性相对更易患甲亢相关疾病出现低钾。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恢复期
1.过程与低钾: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高血糖、酸中毒等因素,钾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同时大量排尿丢失钾。在经过补液、胰岛素治疗等进入恢复期后,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且尿量继续增多,若不及时补充钾,易出现低钾血症,糖尿病患者在酮症酸中毒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血钾。
三、消化系统疾病相关
(一)长期严重腹泻、呕吐
1.丢失途径:严重腹泻时,大量消化液丢失,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同时呕吐也会导致钾离子随胃液丢失,从而引起血钾降低。各年龄段均可因胃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出现严重腹泻呕吐,儿童可能因感染性腹泻等更易发生,成人也可因胃肠炎等患病。
四、其他情况
(一)周期性瘫痪
1.发病类型:包括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周期性瘫痪,其中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发作时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引起血钾降低,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发作时可能出现肢体无力等表现。
(二)大量输入无钾液体
1.稀释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如果长时间大量输入不含钾的液体,会使细胞外液被稀释,钾离子浓度相对降低,导致低钾血症,各种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均可能发生,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补充钾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