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血浆中血脂成分水平升高的代谢性疾病,涉及血脂组成及正常范围、分类、危害、诊断与监测。包括胆固醇(含HDL-C、LDL-C)、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围,分原发性(与遗传有关)和继发性(由疾病或生活方式等引起),危害有心血管及其他器官影响,通过血液生化检查诊断,需定期监测血脂及相关危险因素,家族高脂血症遗传史人群和不同生理阶段女性需特殊关注血脂。
1.血脂的组成及正常范围
胆固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正常成人总胆固醇水平一般应低于5.2mmol/L,其中HDL-C正常范围约为1.04-1.55mmol/L,LDL-C正常范围一般应低于3.37mmol/L。
甘油三酯:正常成人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应低于1.70mmol/L。
2.高脂血症的分类
原发性高脂血症:多与遗传因素有关,比如某些基因缺陷导致脂质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异常,从而引起血脂异常。常见于有家族高脂血症遗传史的人群,这类人群从遗传角度就存在脂质代谢的先天异常,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更容易出现血脂升高。
继发性高脂血症:由其他疾病引起,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常合并甘油三酯升高和HDL-C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影响脂质代谢,可导致胆固醇升高;肾脏疾病患者,如肾病综合征,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脂蛋白从尿中丢失减少,同时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易出现高脂血症。此外,长期不合理的饮食(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长期大量饮酒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引发继发性高脂血症。
3.高脂血症的危害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例如,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会引起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可导致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出现头晕、偏瘫、失语等症状。对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有高脂血症的人群,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会提前,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减弱,更容易受到高脂血症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对其他器官的影响:长期高脂血症还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脂肪肝;影响胰腺功能,诱发胰腺炎等。
4.高脂血症的诊断与监测
诊断:一般通过血液生化检查来诊断高脂血症,通常需要空腹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如果多次检测发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等指标高于正常范围,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监测:对于已诊断为高脂血症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脂水平,一般建议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血脂。同时,还需要监测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等,以便综合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家族高脂血症遗传史的人群,从儿童时期就可能需要开始监测血脂,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干预。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如青春期、育龄期、绝经后等,都需要关注血脂变化,绝经后女性更要加强血脂监测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