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骨骼健康管理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补充充足钙质与维生素D、改善居住环境安全、进行适当运动锻炼、谨慎用药与定期体检以及注意日常活动安全,以降低骨折风险,维护骨骼健康。
一、加强骨骼健康管理
补充充足钙质与维生素D:钙是维持骨骼强度的重要元素,老年人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钙,一般建议每日钙摄入量在1000-1200毫克。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虾皮等。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老年人可通过适当晒太阳来合成维生素D,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较为适宜,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科学研究表明,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二、改善居住环境安全
消除地面障碍:老年人居住的室内地面应保持平整,无杂物、电线等容易导致绊倒的障碍物。在卫生间、走廊等区域可安装扶手,方便老年人行走时借力,减少跌倒的可能性。例如,卫生间安装扶手能帮助老年人在起身、坐下时保持平衡,避免因滑倒而引发上肢骨折等意外。
合理布置家具:家具的摆放要合理,避免家具之间的通道过窄。床边的家具应便于老年人接近和使用,且家具的边角应尽量做成圆角,防止老年人碰撞受伤。
三、进行适当运动锻炼
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强度,从而降低骨折风险。可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如举重(轻重量)、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等。通过定期进行肌肉力量训练,能增强上肢及全身的肌肉,使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更有力量,减少因肌肉无力导致的跌倒相关骨折风险。例如,每周进行2-3次的力量训练,每次训练针对不同肌群,逐步增加训练强度。
平衡能力训练:平衡训练可以通过单脚站立、太极拳等方式进行。单脚站立每次可进行30-60秒,左右脚交替进行;太极拳中的一些平衡姿势练习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平衡感。平衡能力的提高能让老年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更好地保持身体稳定,降低跌倒的概率。
四、谨慎用药与定期体检
谨慎用药: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骨骼健康,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在用药过程中,老年人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评估药物对骨骼的影响。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可能影响骨骼的药物,应与医生沟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骨骼健康。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针对性地为老年人制定预防骨折的方案。例如,若骨密度检测显示骨骼密度较低,医生可能会调整老年人的钙、维生素D补充方案或增加其他有助于骨骼健康的干预措施。
五、注意日常活动安全
正确的肢体姿势: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如起床、坐立、搬运物品等,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肢体姿势。起床时应先慢慢坐起,再缓缓站立;搬运物品时要先蹲下,保持腰部挺直,用腿部力量来搬运,避免过度使用上肢力量导致受伤。例如,搬运重物时如果姿势不当,容易使上肢肌肉、骨骼承受过大压力,增加骨折风险。
避免剧烈碰撞: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参与可能导致剧烈碰撞的活动,如激烈的球类运动等。在公共场合行走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防止被他人碰撞或自己碰撞到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