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阶段症状有差异,早期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全身症状有乏力(儿童烦躁活动少、老年易被忽视、女性家务受影响)、低热、消瘦;消化道症状有食欲减退(儿童拒食、老年营养不足)、恶心呕吐(与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腹胀;肝区不适有隐痛等、体检可发现肝轻度肿大等;病情较重有黄疸,还有关节炎、皮疹等肝外表现。
全身症状:
一般情况: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这种乏力感较为明显,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从年龄角度看,儿童患者出现全身乏力时可能会表现得更为烦躁不安,活动量明显减少;老年患者则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老年人本身活动量相对较少,乏力可能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从性别方面,男女在乏力表现上无显著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在家庭生活中承担较多事务,乏力可能会对其家务劳动等造成更大困扰。
其他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左右,持续时间不定。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消瘦,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影响了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长期下来导致体重逐渐下降。
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常常会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的情况,对平时喜爱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拒食,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进食量大幅减少;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食欲减退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的感觉,严重时可导致呕吐。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本身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食物等,可能会加重消化道症状。例如,长期酗酒的患者本身肝脏就有一定损伤,再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消化道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腹胀: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尤其是进食后腹胀感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肝脏炎症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肠内气体积聚等原因引起。
肝区不适:
疼痛或不适:患者的肝区(右侧季肋部)可能会出现隐痛、胀痛或钝痛等感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偶尔感到轻微的不适,而有的患者疼痛较为明显。从病史角度,如果患者既往有其他肝脏疾病史,如乙肝病史等,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肝区不适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更细致地进行鉴别诊断。
体征表现:部分患者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肝脏轻度肿大,质地一般比较柔软,伴有轻度压痛;少数患者肝脏肿大较为明显,压痛也会相应加重。
其他表现:
黄疸:病情较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等。这是因为肝脏受损后,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儿童患者出现黄疸时,家长可能会首先发现孩子的眼睛巩膜发黄,然后逐渐波及皮肤;老年患者黄疸时,由于皮肤较薄,黄疸可能更容易被察觉,但老年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差,出现黄疸时病情往往可能已经较为严重。
肝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肝外表现,如关节炎,多为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疼痛;皮疹,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相关病变;干燥综合征样表现等。这些肝外表现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