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会引发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咬合紊乱和面部畸形等问题。疼痛因骨折断端刺激神经末梢,咀嚼等动作可加重,与骨折严重程度相关;肿胀由血管破裂出血及炎性反应致,不同年龄消退时间有别;张口受限由骨折断端移位等致,影响进食等功能;咬合紊乱因骨折断端移位破坏正常咬合关系;面部畸形因骨折断端移位致,不同年龄表现不同且影响患者心理。
特点:疼痛通常较为剧烈,且在咀嚼、张口、说话等动作时可加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骨折后疼痛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因为疼痛会导致应激反应,使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又可能影响伤口的愈合等。
肿胀
原因:骨折部位周围的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的炎性反应导致局部肿胀。受伤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肿胀,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加重。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但肿胀消退相对较慢;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可能持续时间更长。比如,研究发现,下颌骨骨折后24-48小时肿胀达到高峰,青少年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可能比老年患者短1-2周。
表现:受伤部位皮肤出现肿胀、淤血,皮肤颜色可能发红或发紫,肿胀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张口度等功能。对于女性患者,肿胀可能会更影响外观,心理上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压力;而对于从事社交活动较多的人群,肿胀带来的外观影响可能更需要关注。
张口受限
原因:骨折断端移位、周围软组织的肿胀以及疼痛等因素共同导致张口受限。当骨折发生在髁突部位时,更容易引起明显的张口受限。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张口受限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下颌骨发育尚未完全,张口受限可能相对较轻,但也需要引起重视;老年人则可能因为关节等功能的退化,张口受限可能会影响进食等日常生活。例如,髁突骨折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轻度张口受限可能仅表现为张口度比正常减少1-2cm,重度张口受限可能仅能张开1cm左右甚至完全不能张口。
影响:张口受限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语言交流等功能。对于儿童来说,会影响其营养的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对于成年人,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社交活动和工作。
咬合紊乱
原因:下颌骨骨折后,骨折断端的移位破坏了正常的牙齿咬合关系。比如,骨折导致下颌骨的长度、位置等发生改变,使得上下牙齿不能正常咬合。不同的骨折类型,咬合紊乱的表现也不同,如单侧下颌骨骨折可能导致单侧咬合紊乱,而双侧下颌骨骨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咬合关系错乱。在儿童中,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咬合紊乱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和颌骨的发育;对于成年人,长期的咬合紊乱可能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等问题。研究表明,下颌骨骨折患者中约90%存在不同程度的咬合紊乱,其中复杂骨折患者的咬合紊乱发生率更高。
面部畸形
原因:骨折断端的移位可导致面部外观发生改变,出现面部不对称等畸形。例如,下颌骨体部骨折可能导致面部一侧凹陷或突出。不同年龄人群的面部畸形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由于面部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骨折后引起的面部畸形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面部发育;老年人面部皮肤松弛等因素可能会使畸形相对更明显。比如,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约60%-70%会出现明显的面部畸形,这种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年轻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