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大结节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明显或轻度移位者,包括制动与康复锻炼;手术用于移位明显或合并肩袖损伤等情况,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微创内固定;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各期有相应活动与训练内容,儿童和老年人康复需结合自身特点调整。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比如一些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且骨折移位不明显时。
2.具体措施
肩关节制动:通常采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限制肩关节的活动,一般需要悬吊3-4周,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在悬吊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儿童由于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制动时更要密切关注,防止因制动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康复锻炼:在制动的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手指的屈伸活动、腕关节的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锻炼,但要避免剧烈活动,一般在骨折后2-3周开始逐步进行肩关节的钟摆运动等轻度活动。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移位明显的骨折:当肱骨大结节骨折移位超过1cm,或合并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青壮年因外伤导致的明显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由于其活动量较大,保守治疗难以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需要手术干预。
合并肩袖损伤:如果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损伤,一般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固定骨折的同时修复肩袖,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块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固定。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内固定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其骨骼的生长情况(儿童)或骨质情况(老年人)。儿童由于骨骼还在生长,内固定物要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较小的;老年人骨质较疏松,可能需要选择合适的螺钉来增强固定的稳定性。
微创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小切口置入内固定物进行骨折固定,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主要进行手指、腕关节的主动活动,以及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等长收缩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儿童在进行等长收缩锻炼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骨折愈合;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较弱,等长收缩锻炼要循序渐进。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
逐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锻炼,如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但活动范围要逐渐增加,避免暴力活动。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被动或助力的肩关节活动。对于儿童,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康复锻炼的安全性和适当性,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调整锻炼强度;老年人则要考虑其关节的退变情况,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关节损伤。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
加强肩关节的力量训练和全面的活动范围训练,使肩关节恢复正常的功能。可以进行一些抗阻锻炼,如利用弹力带进行肩关节的外展抗阻训练等。同时,要注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穿衣、梳头、洗脸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儿童在后期康复中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逐步增加功能训练的难度;老年人要关注其整体身体状况,确保康复训练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