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及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一般人群、肥胖人群、有基础疾病人群各有不同方式)和物理治疗(热敷、冷敷、超声波、电刺激等);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止痛但有不良反应)和软骨保护剂(促进软骨合成);手术治疗包括微创关节镜手术(适合保守无效且有关节内病变者,术后需康复训练)、截骨术(适合年轻有髌骨排列异常者,有风险需随访)、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合病情严重保守等无效的中老年人,术后需防感染、康复及定期随访)。
一、非药物治疗
1.运动疗法
对于一般人群: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比如游泳,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能在减轻髌骨压力的同时改善关节功能;还有直腿抬高练习,可在仰卧位时,伸直下肢,缓慢抬高,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5组,能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对于肥胖人群:运动疗法需结合控制体重,因为体重减轻可显著降低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从而缓解髌骨关节炎症状,运动方式可选择相对低冲击的,如平地慢走,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速度。
对于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有心血管疾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
2.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一般每次热敷15-20分钟,温度以40-50℃为宜,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注意避免烫伤。
冷敷:在急性炎症期,如关节肿胀明显时,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能减轻肿胀和疼痛。但对于患有雷诺病等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冷敷。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促进组织修复和炎症消退,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生操作,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次数和疗程。
电刺激疗法:通过电流刺激肌肉收缩,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样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缓解髌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要慎用。
2.软骨保护剂:像氨基葡萄糖等,能够促进软骨细胞合成,保护关节软骨,延缓病情进展,一般需要长期服用才有较好效果。
三、手术治疗
1.微创关节镜手术
适合人群: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且关节内有明显病变,如滑膜增生、游离体等的患者可考虑。
术后康复: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一般术后1-2天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后1-2周可逐渐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和部分负重行走,康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需要数周到数月。
2.截骨术
适合人群:对于年轻、有髌骨排列异常等情况的患者,如膝内翻或膝外翻导致髌骨受力不均的患者可能适用。
风险与预后: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截骨不愈合等,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和随访,观察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适合人群:对于病情严重,关节破坏明显,保守治疗和其他手术治疗无效的中老年人患者。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康复训练,一般术后数天可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恢复行走功能需要一定时间,且人工关节有一定使用寿命,需要定期随访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