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矫正一般情况下合理操作且口腔卫生维护良好不会致牙龈萎缩,但不当操作或维护不佳时可能引发。合理操作时正畸治疗牙齿移动在牙槽骨改建适应范围,牙龈能相对稳定,口腔卫生好可防菌斑牙石堆积致牙龈炎症;不当操作如牙齿移动过快或施力不当、口腔卫生差致菌斑牙石堆积,均易引发牙龈萎缩,有牙周炎病史者及儿童等更需注意。
一、合理操作下一般不会导致牙龈萎缩
1.正畸治疗的正常生理影响
正畸治疗中牙齿会发生移动,在专业正畸医生的操作下,牙齿移动是在牙槽骨的改建过程中进行的。牙槽骨会出现吸收和新生的动态平衡,正常的牙齿移动范围和速度是在牙槽骨改建能够适应的范围内。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规范的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的改建是有序的,牙龈组织会随着牙齿位置的调整而相对稳定,不会轻易出现牙龈萎缩。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牙槽骨改建能力较强,正畸治疗中的牙齿移动相对更易在牙槽骨改建的适应范围内,牙龈萎缩发生风险较低;成年人牙槽骨改建能力相对较弱,但只要正畸医生严格把控治疗方案,合理设计拔牙矫正的计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牙龈萎缩的发生。
从性别差异来看,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因素导致拔牙矫正后更容易或更不容易出现牙龈萎缩,主要还是取决于正畸治疗的规范程度和个人的口腔健康维护情况。
2.口腔卫生维护良好时的情况
患者在拔牙矫正过程中如果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按时刷牙、使用牙线等。良好的口腔卫生可以防止菌斑、牙石的堆积,菌斑和牙石是导致牙龈炎症进而引发牙龈萎缩的重要因素。例如,每天早晚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够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周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维持牙龈组织的健康,从而降低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吸烟者,在拔牙矫正期间更需要严格控制吸烟,因为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加牙龈炎症的发生几率,进而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所以这类人群需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和戒烟。
二、不当操作或维护不佳时可能导致牙龈萎缩
1.正畸操作不当
如果正畸医生在拔牙矫正过程中牙齿移动速度过快或施力不当,会超出牙槽骨和牙龈组织的适应能力。例如,牙齿移动速度过快时,牙槽骨的吸收和新生不能及时跟上,可能会导致牙龈附着丧失,进而引发牙龈萎缩。对于有病史的患者,如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本身牙龈组织就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正畸治疗中如果操作不当更容易出现牙龈萎缩。因为牙周炎患者的牙龈已经存在炎症和一定程度的牙槽骨吸收,正畸治疗中的牙齿移动可能会加重这种牙槽骨的吸收和牙龈组织的损伤。
2.口腔卫生维护不良
患者在拔牙矫正期间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菌斑和牙石大量堆积。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会不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炎症。牙龈炎症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导致牙龈组织的纤维结缔组织破坏,牙龈乳头萎缩,附着丧失,最终出现牙龈萎缩。例如,患者因为佩戴正畸矫治器等原因,刷牙不方便,但又没有采取其他有效的口腔清洁措施,就很容易导致菌斑堆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口腔卫生维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在拔牙矫正期间更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帮助,确保其口腔卫生的良好维护,否则更容易出现牙龈萎缩等问题。儿童在正畸治疗中,家长要帮助其正确刷牙,选择合适的儿童牙线等口腔清洁工具,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以降低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