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与腰椎间盘突出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方面有不同特点。梨状肌综合征因梨状肌病变压迫坐骨神经,有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触诊梨状肌有异常,超声、MRI可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因椎间盘退变等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等,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等有异常,X线、CT、MRI可助诊。
一、发病机制
梨状肌综合征:主要是梨状肌发生损伤、痉挛、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导致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例如,长期过度活动、急性扭伤等因素可能引起梨状肌病变,常见于频繁髋部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等。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与年龄增长导致的椎间盘退变、长期弯腰劳作、腰部急性损伤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人群易患。
二、症状表现
梨状肌综合征
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臀部,并可向同侧下肢放射,疼痛性质多为刺痛、酸痛或灼痛,在行走、活动时疼痛可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例如,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臀部及下肢疼痛明显,需停下休息。
下肢麻木: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麻木感,多在臀部及下肢外侧较为明显,麻木程度因人而异。
特殊体征: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即患者仰卧位,将患肢伸直,做内旋内收动作,若引起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为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
腰痛:多数患者先出现腰痛,疼痛可局限于下腰部,也可放射至臀部及下肢,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可加剧。
下肢放射痛: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如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放射,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电击样、烧灼样等。
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异常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多见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三、体格检查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触诊:可触及梨状肌紧张、痉挛,有压痛,有时可触及硬结。
直腿抬高试验:在直腿抬高60°以前出现疼痛为阳性,超过60°后疼痛反而减轻。
腰椎间盘突出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均受限,以前屈受限最为明显。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即患肢抬高到一定程度出现下肢放射痛,此时将患肢降低5°左右,再背屈踝关节,若疼痛再次出现则为加强试验阳性。
感觉、肌力及反射检查:可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如腰4-5椎间盘突出可出现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内侧感觉减退,伸肌力减弱,膝反射一般无明显改变;腰5-骶1椎间盘突出可出现小腿后外侧及足底感觉减退,足跖屈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四、影像学检查
梨状肌综合征
超声检查:可观察梨状肌的形态、厚度、回声等情况,可见梨状肌增厚、回声不均匀等改变,还可判断坐骨神经受压情况。
MRI检查:能清晰显示梨状肌的结构,可见梨状肌水肿、充血、形态异常等,但对坐骨神经受压的显示有时不如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直观。
腰椎间盘突出
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退变表现,但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情况。
CT检查:能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可看到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
MRI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方法,能全面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突出、突出程度及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情况,还可判断髓核的退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