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牙龈肿痛的原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牙龈炎(牙菌斑致牙龈红肿痛)、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空间不足致周围牙龈红肿痛等)、根尖周炎(牙髓感染蔓延致后牙龈肿胀疼痛等);全身因素有内分泌紊乱(特殊时期激素变化致牙龈对刺激反应增强)、营养不良(缺乏营养致牙龈易出血肿胀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致牙龈易出血肿胀痛伴全身症状),出现后牙龈肿痛应保持口腔清洁,持续不缓解或伴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治疗。
一、局部因素
1.牙龈炎
成因:牙菌斑是引发牙龈炎的始动因子,若口腔卫生不佳,食物残渣、软垢等易堆积在牙龈边缘,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疼痛,后牙龈部位也可能受累。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的人群,患牙龈炎的风险较高。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若口腔卫生习惯不良,也可能出现后牙龈的牙龈炎;成年人由于生活节奏等因素,若忽视口腔清洁,也易患病。
表现:后牙龈部位牙龈组织红肿,触碰时易出血,伴有不同程度的肿痛感。
2.智齿冠周炎
成因:智齿萌出过程中,若空间不足,部分牙冠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易嵌塞在盲袋内,加上细菌滋生,就会引发智齿冠周炎,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不过其他年龄段也可能因智齿萌出问题发病。后牙龈部位靠近智齿的区域容易受累。
表现:后牙龈处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可伴有张口受限、吞咽疼痛等,炎症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3.根尖周炎
成因:如果后牙的牙髓组织受到感染,未及时治疗,感染会蔓延至根尖周组织,引发根尖周炎。例如,深龋、外伤等因素导致牙髓感染,进而发展为根尖周炎。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龋齿等牙体疾病的人群更易出现。
表现:后牙龈相应部位可能出现肿胀、疼痛,牙齿有浮出感,咀嚼时疼痛加剧。
二、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
成因: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牙龈组织的代谢,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后牙龈肿痛。比如妊娠期女性,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易发生牙龈炎,出现后牙龈肿痛等症状。
表现:后牙龈肿痛可能与生理期或妊娠期相关,同时可能伴有身体其他因激素变化引起的症状,如生理期女性可能有月经不调等,妊娠期女性可能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
2.营养不良
成因: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时,会影响牙龈的健康,导致牙龈容易出血、肿胀、疼痛。长期挑食、偏食的人群,或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营养吸收的人群,易出现营养不良相关的牙龈问题。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若挑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牙龈健康;成年人长期饮食不均衡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表现:后牙龈肿痛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瘀斑、出血等其他营养不良的表现。
3.血液系统疾病
成因:如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容易出血、肿胀、疼痛,后牙龈也可能受累。白血病患者由于白细胞异常增生等原因,牙龈组织可能出现浸润,引起肿痛。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儿童患白血病相对少见,但也有报道,成年人患白血病的情况相对较多。
表现:后牙龈肿痛常伴有牙龈出血不易止住、面色苍白、乏力等全身症状。
当出现后牙龈肿痛时,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刷牙、使用牙线等习惯。如果肿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和相关的全身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