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需先现场初步评估与急救处理,包括评估呼吸等情况、对开放性伤口止血、固定反常呼吸胸壁;就医后通过X线、CT等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有止痛、固定胸廓、呼吸管理等,手术针对特定情况;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康复期要进行康复锻炼并定期随访观察愈合及并发症情况。
一、初步评估与急救处理
1.现场初步判断:当发生肋骨骨折后,首先要评估受伤者的呼吸情况,若存在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表现,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观察胸部有无明显畸形、伤口等情况。如果现场有开放性伤口且伴有出血,应进行简单的压迫止血。
2.固定胸廓: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胸壁软化形成反常呼吸运动的情况,可用厚敷料覆盖胸壁软化区,再用绷带加压包扎,以限制胸壁反常运动。
二、就医检查与诊断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肋骨骨折的常用方法,可发现大部分明显的肋骨骨折,但对于肋软骨骨折、肋骨不完全骨折等可能显示不清。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肋骨骨折的细节,尤其是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肋骨骨折、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以及合并胸腔内病变(如胸腔积液、气胸等)的情况,CT检查更具优势,可明确骨折的部位、数量、移位情况以及有无胸腔脏器损伤。
三、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止痛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使用,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有不同禁忌)。
固定胸廓:对于单根单处肋骨骨折,可采用胸带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以减少骨折断端的活动,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呼吸,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
呼吸管理: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防止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可协助其翻身、拍背,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严重胸壁畸形、反常呼吸运动明显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或合并有胸腔脏器损伤需手术修复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肋骨较软,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治疗上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固定时要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避免影响儿童胸廓的正常发育。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因为儿童胸廓顺应性差,肋骨骨折后更容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肋骨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且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营养支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改善骨质疏松情况,同时要密切监测心肺功能,积极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孕妇:孕妇发生肋骨骨折时,治疗要兼顾胎儿安全。止痛药物的选择要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固定胸廓时要注意方法和力度,避免影响胎儿。
五、康复与随访
1.康复锻炼: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骨折初期可进行深呼吸、四肢活动等;骨折中期可逐渐增加胸廓活动度的锻炼,如坐位挺胸、扩胸运动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骨折后期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以促进肺功能恢复和身体机能的康复。
2.随访: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一般在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X线或CT复查,了解骨折的对位对线情况、愈合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如果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