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有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可找到原发感染灶、严重时出现感染性休克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培养、CRP和PCT、病原学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超声检查);鉴别诊断包括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伤寒、结核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中暑)鉴别。
一、败血症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患者多有发热(可表现为高热或低体温)、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有差异,新生儿败血症可能仅表现为反应差、拒奶等。
2.局部感染表现:多数患者可找到原发感染灶,如皮肤感染时可见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若为肺部感染则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3.严重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皮肤花斑等;也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肝功能异常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出现核左移现象,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
2.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应在使用抗生素前多次采血进行培养,若能培养出致病菌则可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段患者采血培养的要求有差异,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采血培养更需严格操作以提高阳性率。
3.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CRP在感染发生后数小时内即可升高,且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PCT在败血症时明显升高,二者升高有助于诊断败血症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4.病原学相关检查:根据患者感染灶的不同,可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如肺部感染时进行痰培养、尿常规检查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或CT:对于怀疑肺部感染导致败血症的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肺部病变情况,如是否存在肺炎、肺脓肿等。
2.超声检查:可用于检查有无脓肿形成等情况,如腹腔脓肿、肝脓肿等,对寻找原发感染灶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患者超声检查的操作和观察重点需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调整。
二、败血症的鉴别诊断
(一)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
1.化脓性脑膜炎:部分败血症患者可合并化脓性脑膜炎,需与单纯的化脓性脑膜炎鉴别。化脓性脑膜炎除有发热、头痛等表现外,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明显升高、蛋白升高、糖降低等改变;而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时,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且除脑脊液改变外,有败血症的全身表现。
2.伤寒:伤寒患者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等,白细胞计数降低,肥达反应可呈阳性,血培养可分离出伤寒杆菌,而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可分离出不同的致病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3.结核病:结核患者多有低热、盗汗、乏力等慢性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痰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可找到结核杆菌,而败血症起病急,中毒症状更重,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二)与非感染性疾病鉴别
1.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也可出现发热等类似败血症的表现,但恶性肿瘤患者一般有贫血、消瘦等恶病质表现,相关肿瘤标志物可升高,骨髓穿刺等检查可发现肿瘤细胞,而败血症血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2.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可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表现,自身抗体检查可呈阳性,而败血症有明确的感染灶及血培养阳性等表现。
3.中暑:中暑患者多有高温环境暴露史,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出汗异常等,无感染灶及血培养阳性等败血症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