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外耳道炎有多种症状,耳部有疼痛(成人明显、儿童表现为哭闹抓耳等,病情越重越剧烈)、瘙痒(成人搔抓、儿童晃头,过度搔抓易继发感染)、分泌物增多(性质多样,不同阶段量和性质有变化)、听力下降(分泌物堆积或肿胀致,程度因人而异),外耳道皮肤有红肿、糜烂,部分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
成人与儿童表现差异:成人患弥漫性外耳道炎时,耳部多有明显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胀痛、跳痛等。而儿童由于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频繁用手抓耳等行为来提示耳部疼痛。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外耳道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感觉。
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病情越严重,耳部疼痛往往越剧烈。例如,当炎症波及外耳道深部甚至鼓膜时,疼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
耳部瘙痒
不同人群表现:患者常自觉耳部瘙痒,成人可能会忍不住用手搔抓外耳道,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搔抓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从而加重病情。儿童则可能会通过晃动头部等方式来缓解瘙痒感。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外耳道皮肤,导致感觉神经异常兴奋,产生瘙痒的感觉。
瘙痒与继发感染关系:若患者因瘙痒过度搔抓,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耳部的炎症反应,使瘙痒感可能持续存在且更加难以控制。
外耳道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性质多样:分泌物可呈稀薄状或黏稠状。稀薄分泌物可能是由于外耳道皮肤的浆液性渗出所致;黏稠分泌物则往往是由炎症刺激导致外耳道皮肤的腺体分泌增加,混合了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形成。
与病情阶段关系: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分泌物的量和性质会有所变化。初期可能分泌物量较少,随着病情发展,分泌物量会逐渐增多。例如,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初期可能仅有少量稀薄分泌物,而到了病情进展期,分泌物量明显增多且变得黏稠。
听力下降
对不同人群影响:当外耳道内有较多分泌物堆积,或炎症导致外耳道肿胀明显时,会影响声音的传导,从而引起听力下降。对于儿童来说,听力下降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因为儿童需要通过正常的听力来接收外界信息进行语言学习等活动。而成人则可能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受到影响,比如听不清他人讲话等。
听力下降程度差异:听力下降的程度因人而异,取决于分泌物堆积的程度和外耳道肿胀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轻度的分泌物堆积或外耳道肿胀,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听力减退;而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听力障碍。
外耳道皮肤改变
皮肤红肿:外耳道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这是由于炎症引起的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所致。红肿可局限于外耳道某一部位,也可弥漫性分布。儿童的皮肤相对娇嫩,炎症导致的红肿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相对成人可能会慢一些。
皮肤糜烂:在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外耳道皮肤可能会发生糜烂,出现局部的破损、渗液等情况。这是因为炎症进一步加重,导致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儿童皮肤糜烂后,由于其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污染,所以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以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
发热: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尤其是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患者。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高热情况。发热的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炎症越重,发热可能越明显。
乏力:患者可能会感觉全身乏力,这是因为身体处于炎症应激状态,机体消耗增加,从而出现乏力的表现。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乏力都会影响其日常的活动和精神状态,儿童可能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等情况。